2.将过时的消息看做新信息。新闻机构、网络、杂志和相关报纸经常报道、传播一些过时的消息,例如,一则标题为“世界棉花产量预计上升10%”的消息,听起来好像对市场不利,从该消息不可能看出这种估算已报道过4或5遍了。很可能,上个月估算的世界棉花产量可能上升10%,也许,上个月产量可能是上升12%,因此,目前估算值反而对价格走势有利。重要的一点是要记住,许多听起来好像是新闻的消息,实际上是老的传闻,早已被市场消化了。
3.与上一年同期进行比较。市场中经常与一年同期情况进行比较,通常根据时间点进行分析。但该方法过于简单,不提倡采用。如下列市场评论:“12月猪与生猪报告显示猪肉供应货源充足,农场可上市的活猪将增加10%,计划猪屠宰量增加10%,预计市场价格会下降......”。虽然该分析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正确,但简单的分析推测容易出现误差。
4.根据基本资料判断交易时机。如果是根据问题出现频率排序的话,可能该项要比第一条更重要,基本分析是一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评估一段时期的合理价位,是用来预测某年、某季和某月的价格走向。然而,企图将供求统计数据用于瞬间价格买卖的依据是不可取的,但有些交易者就是根据基本资料选择入场时机。
5.疏于观察。假设有一天你浏览到报纸的财经版面,注意到一则消息,题为:“政府估算最近发生在中西部的暴风雪将导致10,000头牛被冻死”,这种大量减产的消息难道不是最好的买入机会吗?等一下,你需要仔细算一下有多大的损失,如果在你面前的草坪上有10,000头牛,牛的数量很多,但是,当你认真想一想牛的总头数为一亿头时,损失的数量就不足以对市场造成大的影响。
6.忽略考虑合适的时间。当看到“粮食价格上涨意味着肉价将上涨”的消息时,要认真辨别真假,也就是说继续读下去前要仔细想一想。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中性的,因为根据时间来看,多数人回答是真的,因粮食上涨使饲料批发商成本增加,这必将导致鲜肉减产,肉价上涨(生产成本可能是主要的误解),上述结论从长远而言(2年或2年以上)是对的。但短中期来说(时间确实是期货交易者关心的问题)该影响则可能是相反的。
7.认为价格不可能低于生产成本。无数事实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但仍有人不相信,这里再重复一遍,生产成本不是价格支撑因素,特别是那些无法储存的商品。
8.不正确的推理。该类谬误最好通过一些实例来解释。首先,不能用饲养牛数量推算潜在牛屠宰量,理由是:饲养牛中不包括草料喂养的牛。如果草料喂养的牛占总屠宰比例不变,上述推理就没什么问题。实际上,该比例在预测期间经常发生变化,因此,仅用饲养牛数预测牛的屠宰量,结果可能不准确。例如,在饲料价格偏高的情况下,草料牛的数量可能增加,甚至可能出现饲养数量减少,但牛的总头数增加的情况。
9.价格比较。当前的价格不能与历史价格进行比较,不同时期的价格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例如,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统计数据发现,当前的基本面与1965和1972年的情况类似,这并不意味当前的价格与1965和1972年的价格相同。就实际价格来说,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现在的名义价格会比过去的高。
10.忽略市场预期。一般情况下,市场都侧重于未来(下一季或来年)的预期,特别是在供应面由松转紧,或由紧转松的过渡期。例如1990年小麦行情,在1989-1990年间,冬麦收成率较低,结转库存是15年来的最低水平。
11.忽略季节性变化
一般情况下,商品都会出现季节性变化形态。如果忽略了行情的季节性影响,容易对基本面资料产生误解。例如,活猪屠宰量的预测。通常猪的屠宰量4季度要比3季度增加5%,这可能使产量减少,而不是增加的原因,听起来有点矛盾但实际上是活猪产量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形态。因猪的繁殖在春季达到高峰期,冬季最低。小猪需要6个月左右才能达到交易需要的重量,猪的屠宰量在秋天最多,夏天最低,所以在估算猪的屠宰量是一定要考虑季节因素。
12.价格预测与国际协议的目标
从以往的例子可以看出,商品价格预测很难与国际协议制定的目标价格相符。交易协定通常是通过调节出口与库存达到支持交易价格,这种调整手段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效果,短期内可能刺激价格上涨,但很难维持长期的上升趋势。用最近的“国际可可协议”来说明,是无法使价格维持在目标价格区间内。公众号关注:博森科技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