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最近一期财报发布之后,股价立即上涨了约14%。可能有些人会感到困惑:从数据本身看,本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Non-GAAP净利润同比下滑24%,似乎不算什么很厉害的战绩。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对阿里的认同提升的原因有两点:
-
本季度业绩略强于市场一致预期,市场本来很悲观,而这份财报让它有了一个积极的理由。
-
通过这份财报,阿里展现了在新的环境下实现高质量增长的能力——在移动互联网大水漫灌的时代结束之后,依托更全面的商业模式、更好的基础设施和科技进步,一样能带来新的增量。这一点尤其重要。
首先,我们看一下市场最关注的中国零售商业业务:客户管理收入(淘系电商广告+佣金)同比没有增长,但是直营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了14%。事实上,自从2021年初以来,“直营及其他收入”的增速就一直高于“客户管理收入”;天猫超市、淘鲜达、盒马鲜生、大润发、天猫国际……这些多元化的新零售业态,与淘宝天猫很好互补,成为了阿里核心电商的又一增长引擎。
在现阶段,上述业务的盈利能力当然没有传统的淘系电商那么强,这就是阿里Non-GAAP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为消费者提供从远场到近场、从平台到直营的跨业务多场景选择,是零售业态数字化的必由之路。过去几年,亚马逊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扩大线下自营零售门店,进军日用食杂,同时大举扩张“无现金零售”。在这方面,全球最大的两个电商平台想到一起去了,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为高质量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必然选择。
其次,我们看到菜鸟网络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全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占比达到了69%。在国内,菜鸟“数智”供应链为各垂直行业、制造业工厂提供了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更精准的预测、更合理的分仓,可以把货备到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从而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在全球,菜鸟直接运营着300多万平方米跨境物流仓库(截止2022年3月底),过去一个财年日均处理跨境包裹450多万个,形成了B2C跨境包裹和B2B国际货运的综合服务网络。
这就是阿里董事长兼CEO逍遥子所说的“持续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当然,阿里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不仅包括菜鸟,还有直营零售业务的履约能力,以及饿了么的本地生活配送服务。在这方面,阿里与亚马逊再次不谋而合——后者自从2020年疫情初期以来,即不遗余力地加强仓储和配送能力的建设,甚至建设到了“履约能力暂时过剩”的地步。从长远看,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短期的超前投入将意味着长期用户体验的巨大提升。
第三,阿里云首次实现了全年盈利,从上个财年的亏损22.51亿元大幅改善为本财年的盈利11.46亿元(按调整后EBITA计算)。阿里云也由此成为了国内唯一盈利的公有云基础服务商。要知道,在美国大型公有云服务商当中,也只有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实现了盈利,就连排名第三的谷歌云也还在亏损。以云计算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业务,将成为阿里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又一条途径。
阿里是国内仅有的具备“软硬一体”自研实力的两家云计算厂商之一(另一家是华为)。在软件方面,阿里云早在2008年就开始自研“飞天”(Apsara)云操作系统,抓住了宝贵的窗口期;在硬件方面,阿里云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第一代神龙架构(目前已升级到第四代),并于2021年发布了首款通用芯片倚天710,当年即开始投入实际应用。随着云服务规模的扩大,自研技术带来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附带说一句,过去三年,阿里云的海外收入增长了十倍以上,堪称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的一个成功案例。阿里云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亚太区域已经累积开放了16个可用区,尤其是在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南亚的数字化进程才刚刚开始,如果能抓住这个方兴未艾的市场,前途值得期待。
通过对上述业务的回顾,我们其实已经总结出了阿里在新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增长”的路线图:
-
服务好高质量的消费者群体,为他们提供跨业务多场景的消费选择。
-
持续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同时服务内部和外部客户。
-
通过以云计算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这个路线图才执行到一半,尚未竟全功。不过,从本季度财报,资本市场认识到了这个路线图的合理性,承认它有很大的实现希望,这就是阿里股价强劲反弹的更深原因。
我还想从财务视角补充一些分析。阿里每个季度的财报都会公布各项业务的调整后EBITA利润率。把本季度与去年同期对比,我们可以看到:
-
中国数字商业的利润率下降了7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直营零售和其他业务收入占比激增所致。
-
本地生活服务的亏损率收窄了30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获客成本和配送成本同时得到控制。
-
菜鸟网络的亏损率增加了2个百分点,主要是海外扩张导致的成本上升。
-
阿里云从亏损变成了盈利,主要是规模经济导致的,但是部分被对钉钉的投资所抵消。
-
大文娱的亏损率收窄了9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对内容制作的投资更加谨慎。
在我看来,上述数据折射了阿里在集团层面对财务资源的分配思路。对于直营零售业务,尤其是高频次的近场零售(包括但不限于生鲜、日用品、快消品等),现在正是投入的时候,只有果断的投入才能尽早实现规模效应、占领用户心智。对于物流基础设施,尤其是跨境物流,此时也应该不吝惜投入。本地生活服务和阿里云已经渡过了成本上升最陡峭的时期,开始产生一定的规模经济,可以适时实现减亏。大文娱业务不是目前最重要的战略方向,收缩投入是理所当然的。
接下来几个季度,如果阿里云能够持续盈利,而本地生活服务的亏损率能够继续大幅收窄,阿里就会有更充足的资源投入到直营零售和商业基础设施当中,把资源用到刀刃上,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长期核心竞争力。
以大水漫灌、野蛮生长为特征的“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任何互联网平台公司,如果还想谋求发展,就要转向高质量的增长。从本季度的财报看,阿里对“高质量增长”有成熟的想法,而且具备执行想法的能力。所以我认为阿里股价的强劲反弹有道理。希望今后几个季度的财报能够再次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