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分布式数字身份产业联盟(DIDA)首场线上研讨沙龙《元宇宙与数字身份》正式落下帷幕。
AWS亚马逊云科技开发者关系总监、首席布道师王宇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区块链首席战略官张小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粤港澳元宇宙智库副主任、国家特聘专家、QR计划创新人才沈八中教授和摩联科技产品总监冯欢受邀成为本场活动嘉宾。主持人是来自DIDA联盟木星科技的运营总监王君瑶。
本场沙龙是科技研讨沙龙,王宇博以《从认知到落地-元宇宙的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开场。随后,张小军结合自身认识和专业,为大家作题为《元宇宙与数字身份介绍》的分享。
摩联科技冯欢在圆桌讨论中发言
在长达2个小时的精彩碰撞中,圆桌话题《元宇宙中新兴技术的发展畅想》充分引起嘉宾们和观众们的思考和讨论,并产出一系列高密度、高质量、多面向的观点。以下是圆桌精彩观点集锦整理:
主持人:元宇宙物理层构建离不开各项技术的发展,那么除了我们已知晓的AR、VR、XR、区块链之外,各位专家还能给我们透露下,未来还会有哪些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技术出现呢?
冯欢:我个人看来,元宇宙将来会发展成和我们人类现在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切实联系的另一种形态,它应该是一种技术发展或者计算能力突破以后形成的一个结果。它不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产物,而是与现实结合产出的一个结果,是更高层次的交互状态发展出新的场景和新的模式。
对我们这些做传统行业或者说做实业的人来说,更希望元宇宙与产业结合。目前,AR、VR、XR这些可能是从感官出发的,但元宇宙满足的多空间、多马甲的特性,未来还会再催生不同的基于这些技术不同的服务,使得宇宙有一个不局限于我们今天想象的一个空间。
未来,现有技术应该能得到更强的发展,它会导致一些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说现在的通信技术,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的。
沈八中:我过去是在公司做通信工程,后来做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所以说工程方面比较熟悉。从另一个角度看元宇宙的概念,我个人认为是把我们感知的东西变成数字,送到元宇宙里面去,进行一些生产,然后把这个过程和结果反馈给我们人,我们人来感知,这是元宇宙最大的特点。
人类感知上视觉占的比重很大,触觉也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触觉感知,远程控制机器。医疗方面呢?我们可以应用在开刀手术上。比如说,有三个医生告诉你不同的治疗方法,那你怎么选?一个人活着不可能做三种治疗方法,你不知道哪个好,在元宇宙所需的空间里面,就可以把人在三个不同治疗方案下的虚拟的开刀都做好,然后你可以选一个。这是在医疗方面有用的,同样在农业方面,工业方面都会有类似的说法。
在触觉方面,对触觉的渲染和对触觉的一些力量感,我们到现在为止发展还有空间。虽然很多大公司都在做,做出很多成绩,但是一定还没到那个很好的、完美的发展程度。相比图像、视觉视频这些来说,触觉应该是新的方向。
触觉感知怎么变成数字,然后再在虚拟空间实现?进行了以后,怎么反馈给我们人的感知?这个整体是对我来说是一个通信的系统。要跟上这些新的发展需要,那未来6G要不要做?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王宇博:我相信目前大家想看元宇宙如何与行业场景和更多业务场景进行结合。结合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VR、AR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通信技术、算力和网络技术等都可以结合我们目前的元宇宙的一些典型的场景,来帮助我们的行业和企业客户进行落地,帮助已有的客户体验和场景做更多的有益补充。
在我看来,技术领域在未来的发展有几个维度。首先,对于元宇宙未来的不断发展,需要有一种近似于无限的这样一个算力,我们需要关注底层一系列的芯片技术。第二个维度,有关于生物科学技术,我们考虑如何通过脑机接口,使得人机互动?脑机半脑机的这种新型接口还需催生技术升级。丰富开发者和丰富内容创作平台同样重要。
张小军:对于这个问题,个人理解是先有业务需求才会需要技术。区块链出现以来,就自然而然发展成这种多综合多技术综合体的发展方向。元宇宙也是类似。在它目前业务形态本身不多的情况下,我们能看到现有技术已经可以满足这几个应用点。
但后面随着这个元宇宙本身的业务发展,发展模型和业务对这个技术提出要求,这些技术才是元宇宙需要补充的点。元宇宙将来的技术一定是跟业务形态进行挂钩下的技术问题模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点。
总的来看,元宇宙应该是要实现业务应用的展现形式、便利性,或者是它的渲染性结果来匹配他的业务发展。现在的业务发展已经不是单技术的业务发展模型,它本身就是多技术综合时代。所以说将来的技术发展没有固定到它需要什么技术,而是由业务需要一个什么技术原理之后,再需要匹配它这种模型。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元宇宙时代提供人类数字世界、虚拟世界,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有身份的、也有物的,而我们在沉浸交互时怎么保护这些数据,又如何做到不被窃取的?
冯欢:这是有关元宇宙治理大框架下的一个具体问题,新的场景、新的互动模式、新的技术出现时,常常是一边发展,一边来看治理。
我认为治理方面有两个方面是比较关键的。第一个是主体身份的认定。元宇宙里面的主体可能本身主体就有很多不同,它后台可能是个实体人或者是一个实体的物,那么前台他可能是一个虚拟人或者是一个半生的,是映射人,或者甚至是一个原生人,或者是数字孪生的一个。要认定它首先是要可信的,要安全的,要不涉及隐私的。这几个维度都要去满足,我觉得是一个蛮大的挑战。第二个是数据的问题。数据的归属和确权,到底是怎么来决定的,还有隐私保护的问题,基于数据的数字化收益的边界怎么认定,责权如何划分,都会是一个新的挑战。
技术类的治理办法,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纯技术类的,比如基于密码学的,像隐私计算,可以通过现有的一些技术进行保护。另一类基于区块链原生的一些办法,比如说在区块链世界说代码及治理,把代码或者智能合约甚至协议内嵌到区块链的一些主体行为里面,这可能也会成为未来保护数据的归属或者数据价值收益的方式方法。
沈八中:我认为数据这有三大特点:一个是本身数据的安全。还有第二个是数字的归属还有一个隐私问题。我们现在是否可以把数据全部加密送到元宇宙去,这个实验是一个大问题。另一个是我们同态加密到现在还没有最好的解决。
我认为,数字的归属问题应该属于区块链来做,把数据传输上去,数据不要被人盗了去,也不要被滥用。我想隐私保护本身也有很多技术在发展。我们可以需要很多身份,但不希望把真实身份告诉别人。对于管理来说,我们需要一个真实的身份可信度,可以在区块链在上面这么做。而同时有很多身份,但最后归属到是你这个人,你的可信性怎么样,我想区块链可以做这些。
张小军:这个问题,从个人信息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的角度来看,虚拟世界元宇宙上的身份数据,如果跟现实世界挂钩,那它本身是需要保障的。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目前大部分的数据安全都就是用加密算法来做,包括2025年要做的量子加密等等用这些保证安全性。
两类数据是有可能会涉及安全的。一是跟现实世界挂钩的身份证数据,二是对于现实世界里面所挂机的金融性数据,即需要进行买卖的数据。其它数据是否要被保护,就要看在虚拟世界里有没有对实体这个人产生足够的影响,或者对虚拟这个人产生足够的影响。
王宇博:监管来讲的话,我会分为几个层面:第一个,在政策法律法规这个层面,需要对整个元宇宙的数据隐私安全做一个很好的把握。第二个,元宇宙平台的服务条款、社区规范等等这个层面应该进行更多的规范监管。第三个是技术领域,对于整个元宇宙中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的隐私和安全的保护;用户对于元宇宙中数据的自主控制和自主掌握的权利;分布式数据的协同治理能力都很重要。我相信,从技术维度,管理维度,监管维度等等,都会使得我们元宇宙的隐私和安全的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监管。
主持人:元宇宙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实现超大规模连接,这就需要配套一系列关于数据、接口、平台、代码等方面的标准和协议,以此来推动实现元宇宙不同生态系统的大连接。这样的协议是否已经有了?
沈八中:在这个点上我关注的比较少。我认为除了关键技术外,另外一个就货币的协议很关键的。因为大家会都会在元宇宙上面用货币来进行货物的交换,这个协议现在还是普遍认为按照原宇宙,按照区块链的方法在做。有些国家不一定用这个货币,用其他货币,这个怎么处理?这方面协议可能还没有。
张小军:总的来看,元宇宙的标准分两大块,一块是偏重应用性的标准模型,另一种还是偏重于底层的技术框架性标准模型。目前,大家可能希望首先立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内看一下应用的发展和目标。这是目前在生态上,在标准上大家想要做的。
生态来看的话,其实国内联盟已经在做了,但更多是往类似于像数字人,在VR虚拟化,在游戏的行业方向发展。那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配合关系?因为业务它本身没有明确下来对下行的技术要求,所以很难形成它自己的一个共识点。所以元宇宙中急需把这个我们的方向锁定下来以后,才能形成它的这个产业集中化发展。
王宇博:我相信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组织,对于这部分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合,达成一系列标准化的协议,像之前我们看到的网络领域的TCPIP,通讯领域的3G、4G这样的协议等等。
我们需要大家不断的协同,来达成一个标准化的协议。在协议这个领域,元宇宙也需要符合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的不同的合规的需求。我们畅想宇宙的时候,总认为元宇宙可能是未来社会的一个终极形态。我的想法是我们在构建这样一个元宇宙协议、平台的过程中,是否能采取更多的这种全球的协作,这样不仅能吸取到更多的全球经验,同时能把我们中国更多的好的经验和实践贡献出来,在协议方面制定了一个规则和领导力。
冯欢:对元宇宙的一些畅想,我希望它是一个共建的,甚至是自建的、大的生态系统。如果可以做到的话,那么协同是一个比较大的底层需求和基础。如果没有协同的话,也不存在说共建。它可能依然是以一种大公司来主导的形态。假设可以发展成每个人都可以自建的形态的话,那么协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其实分布式数字身份产业联盟(DIDA)也作为陆羽跨链协议的发起单位之一。陆羽跨链协议应该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落地的跨链协议。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急迫的事情。如果要面对未来规模化的发展,海量的连接的话,那么跨链是必须要突破的。以什么方式来突破,是未来我们面临的问题。从现在开始,有跨链协议来落地,会是一个方法去解决很多问题。
主持人:有一种说法称“元宇宙是真正的无限游戏”。元宇宙时代会让人忘记时间、空间、没有终局、不是零和游戏,而是无限游戏。每个人在元宇宙中的数字化身,可以通过AI训练,按照你以肉体实际存在时的生活逻辑,帮助你延续数字化的生命。这样的数字世界也为商业布局带来了无限可能。自元宇宙概念爆火,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与元宇宙的融合。除了游戏类元宇宙,工业元宇宙、文旅元宇宙、社交元宇宙也都有许多应用尝试和发展。想请问大家,最看好的“元宇宙+”应用场景或细分赛道是什么以及如何看待它潜藏的商业前景呢?
王宇博:我相信这个应该不仅仅是技术维度的问题了,更多可能牵扯到一些社会维度,伦理维度。到目前为止的话,我们看到更多的都是利用元宇宙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结合我们已有的市场上的主流技术,让客户和消费者基于沉浸感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体验。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我相信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体验,但未必在我们有生之年都能看到。
张小军:我了解到目前元宇宙在现实应用中会带来试错的成本的节约。我们有大量的建设成本,试错的这种成本,以及不可预知性的成本和风险没办法在现实世界当中我们一一试过。
我们是不是能在元宇宙里面进行使用和试错,从而减少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形成的这种消耗和浪费?我觉得元宇宙将来往这个方向靠,不管是用视频,游戏再到银行,不管是用哪一个赛道能往这个方向上来实现它的目标,那么它就能达到现在目前的应用点。
沈八中:游戏是已经赚钱的了,特别是Roblox。公司只是大平台,它的游戏都是由年轻人自己写的,他们享受着股份,这一点对游戏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头,而且赚钱的机制已经很好了。游戏里面的东西有可能对我们的真实的世界会有真正的用处。再说第二个,例如提到的英伟达跟宝马建立的那套系统,因为他搭了一个虚拟的平台,卖出去之后也已经赚钱了。第三个是教育上面,我们现在视频很多,我们用视频会议,但是我们的视频还不能看出三维的人。视频会议,或者远程教育,我想这也是一个商机。
冯欢:预测未必准确,游戏这一类现在已经比较明确了。但从我个人来讲,我希望能够看到元宇宙它能带来一个实质性的促进,那么它才能够和我们的生活,产业,时代结合起来。我个人觉得它可能会在制造业、航空航天、医疗,城市管理,艺术,教育,体育训练这些上面有较强的模拟环境。这些可能都是有机会的,我很期待。
(以上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
分布式数字身份产业联盟是在2020年6月24日由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与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百度等17家发起单位共同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近日正式成立《DIDA Connects|与分布式数字身份同行》研讨沙龙品牌。未来,分布式数字身份产业联盟将会带来更多更精彩更有亮点的系列活动。本场沙龙由DIDA主办,木星科技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