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潘致雄
不服来辩:2020 年的加密货币世界,最重要关键词是「DeFi」和「比特币」——去中心化金融(DeFi)为区块链找到了一个完美契合的应用场景;比特币则是屡创新高,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获得了主流机构的青睐。
当然,也不必双叶蔽目,这两个关键词远不能代表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态势。加密世界的发展参差多态:多样化的公链生态在持续发展、以太坊的可扩展性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稳定币为成为进入主流的新杀手应用苦苦奋斗,大量的创新和野蛮试错还在路上。
预测未来是一道难题,但值得尝试。此前,链闻发表了由Token Daily邀请40 多位海外加密社区的行业大咖对2021 年做出的预测。作为补充,我们又邀请了十多位中文加密货币社区的洞察者和最活跃的参与者,快问快答:
2020 年最酷的东西是什么?
错过了、挺遗憾的有哪些?
坚定看好会有爆发式增长的是什么?
什么技术或概念被高估?
受访者包括:
赵长鹏,币安创始人
Sharlyn Wu,火币首席投资官
邓超,HashKey Capital 董事总经理
咕噜,MYKEY、币乎联合创始人
匹马,Continue Capital 联合创始人
Arthur Cheong,DeFiance Capital 创始人
Andrew Kang,Mechanism Capital 联合创始人
杨民道,dForce 创始人
代世超,DODO 联合创始人
汤洪波,DeBank 联合创始人
站长,BTC12 Capital 创始人
Jennifer Liu,D1 Ventures 合伙人
曹寅,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
索老头,真本聪社群主理人
陆遥远,麦子钱包产品负责人
大硕,DAOSquare 首席研究员
核心看点
在所有的采访内容中,「比特币」一词仅出现过一次,绝大多数人都提过 DeFi 和 DeFi 相关的概念或项目。
很多人都认为 2020 年最酷的概念是 DeFi,而且更多人会关注在具体的 DeFi 概念,比如 AMM (自动做市商)、PMM (主动做市商)、算法稳定币、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等。另外还有人提及由 YFI 引发讨论的公平分发(Fair Launch)机制,以及威胁以太坊长远发展的 Layer 2 解决方案,特别是 ZK Rollup 技术。
链闻还采访了各位在 2020 年最遗憾没有参与的项目,大家提及项目和领域就比较分散,包括算法稳定币和 Web3,项目则包括 Orion Protocol、The Graph、SushiSwap、Chainlink 等——显然,每个人的悲伤各不相同。
展望 2021,除了上述一直在提的 DeFi、算法稳定币之外,还有 AMM、合成资产、波卡生态、Layer 2、比特币出圈、Keep3r 和 Tornado.csh 等概念和项目,可能会是在 2021 年有快速增长的领域和方向。
最有意思的是,企业级区块链、流动性挖矿、聚合器、STO (证券型代币)、以太坊 2.0 都可以算是挺热门的概念,但显然大家看法分歧颇多,每每有人认为这些概念被高估。
2020 年最酷的产品 / 技术 / 概念是什么?
Arthur Cheong:当然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这是目前无需许可和公链领域中最具有「产品市场匹配度」的概念,其增长数据已经说明问题了。从年初的 10 亿美元锁仓资产量到现在超过了 150 亿美元。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也有重大突破,增加了他们在整个加密资产交易总量的份额。我预计在可见的未来,DeFi 仍将是最具有「产品市场匹配度」的领域。
邓超:DEX 的崛起,标志着数字资产交易的一个里程碑。交易从传统的订单簿模式转向 AMM 模式的探索,从中心化平台开始分流到去中心化协议,用户对自己的资产更有掌控权,将 DeFi (指去中心化的数字化金融,不是狭义的流动性挖矿)向分布式金融 / 分布式商业的长期目标推进了一步。同时,也带来了与 DEX 交易相关的 Oracle、聚合器、保险等新业态或应运而生、或加速成长。但是,相比 CEX (趋向合规监管),DEX 也给行业监管、合规带来一定挑战,需要行业和监管机构一并探索。
Sharlyn Wu:公平分发(Fair Launch)从根本上改变了区块链世界的权力结构,也展现出非合作博弈世界的全新可能性。
赵长鹏:DeFi,围绕流动性挖矿和 AMM 的创新,尤其是对稳定币交易的创新,非常有趣。我相信这个趋势会继续保持。DEX(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也非常适合小型且处于发展初期的代币上架,这为像币安这样的大型 CEX(中心化交易平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验证基础。
Andrew Kang:最酷的概念是 AMM (自动做市商)。这是一个已经存在一段时间的概念了(在 DeFi 之前),但在加密货币网络通过可组合性和流动性资本市场的优势赋予 AMM 之前,都没有见到真正的应用。AMM 创新将在未来十年内继续发展,并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引领流动性的改善。
杨民道:算法稳定币,包括 ESD 和 Basis 的推出,进一步把货币试验推到一个新高度,我们看到国内也有类似 Yuan 这样基于人民币的 rebase 算法币,这些都是我认为属于最原生的加密货币试验,也是我认为 2020 最酷的有亮点的产品。
因为相比借贷、交易而言,这类型的货币试验是在传统金融环境里无法进行,完全属于原生的加密试验。
汤洪波:AMM,因为他们降低了给特定类型资产提供流动性的门槛和成本。
匹马:闪电贷!
索老头:2020 年我认为最酷的产品一定是 YFI,作为早期持币者,全程见证了 YFI 的成长过程,开启社区公平分发热潮,加密极客和理想主义的精神,理财收益聚合器的横空出世给人的惊艳感,以及年末首创币圈先河的一系列收购操作。毫无疑问 YFI 是今年我认为最酷的产品。
大硕:DAO 第一次被所有人关注;ZK Rollup/Optimistic Rollup。
陆遥远:今年最酷的区块链产品非 DeFi 莫属,如果要选一个具体的应用,个人会把 SushiSwap 排第一,流动性挖矿、持币者质押分红、YFI 生态合作让它具备长期存在的的资格了,它的出现所涉及的事件都非常戏剧,现在的发展也出乎意料,期待 SushiSwap 在 Layer 2 和 Polkadot 生态的扩张。
NFT 赛道遇到了一个暂时不能说出名字的应用,该 NFT 平台功能规划得不错,目前主要是拍卖质押功能,单款 NFT 分成独家 / 半稀有 / 公开 独家最贵可以挖矿,剩下就是公募的创世 NFT。其次每个 NFT 的品质都不错,导致制作成本相对较高。每个作品作者都至少在他们的行业有人生轨迹,NFT 技术本身并不稀奇,但平台展现的主题主要是时尚,它会比艺术更接地气。再则该平台资源和想法都挺不错,结合 VR 线上音乐节,永久会员等各种活动,与其他 NFT 平台打通而不是孤零零发展。
最重要的一点是目前估值较低,相比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大大。
咕噜:最酷的是基于 ZK Rollup 的 L2,有极大的希望从根本上扩展区块链的吞吐量,且不需要 L1 的大改动。
曹寅:当然是 DeFi 了,无需解释,数据说话,2019 年的时候,我在某次采访里面预测 2020 年 DeFi TVL 可以到 50 亿,我记得采访的时候 TVL 都没有到 2 亿,结果现在超过了 200 亿,明年可能会有 1000 亿资产上 DeFi。
站长:SushiSwap,自从 DeFi 兴起,AMM 中出现独角兽 Uniswap 之后,能与其竞争的 AMM 产品似乎只有 SushiSwap,并且经历创始人出逃等风波之后,能获得重生,并且产品不断迭代,增加各种附加值产品,SushiSwap 在创新层面一直在做尝试,借贷,衍生品,无 gas 费的限价单等新功能将逐渐上线。尽管从用户粘性,活跃程度等方面,SushiSwap 距离 Uniswap 仍有非常大的差距,但币圈最吸引人的就是后来居上的故事。正如币安超越了所有先行者,中心化交易所版图的变局,在 DEX 领域也有可能发生。
代世超:PMM 算法。PMM 算法是对订单簿市场的高度压缩,参数简单,却极度灵活。不仅可以实现跟随外部市场价格的主动做市,还可以实现 0 资本需求的自动做市算法、完全自定义的做市算法、众筹建池,还可以退化成 AMM 模式。我认为 PMM 是全面优越于 PMM 的新一代流动性算法。将会有不断的产品随着时间去验证。
在 2020 年错过了且没有参与的
产品 / 技术 / 概念是什么?
杨民道:SushiSwap 的流动性「吸血鬼」的攻击,我没参与挖矿,但是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模式创新。当时,大部分人认为是一个简单的 fork 项目,但是,现在看来 SushiSwap 的流动性留存还是非常不错,这是 DeFi 历史上最成功的 growth hacking 的案例。
Arthur Cheong:Web3 领域,我认为这个方向仍然非常早期,还在寻找它自己的「产品市场匹配度」,但它具有很大潜力。
汤洪波:没太参与的算法稳定币。
赵长鹏:2020 年的遗憾是没有练出 6 块腹肌。
匹马:预言机(Oracle)赛道。
大硕:Orion Protocol,用户友好的 CEX & DEX 聚合产品很重要。错过的原因是当时 DeFi 还不热。
陆遥远:今年全程跟得很紧,热点概念都在车上且整体换车节奏也比较好,唯一遗憾的是少数几个应用 (Synlev、Octofi、Empty Set Dollar...) 漏过去了、一些参与的项目 (The Graph、API3、YFI 系列、Cover) 没有去更深度的参与。都会有踏空的感觉,但考虑风险和机会成本,其实心态就好了很多。能知道哪些错过了还算复盘得不错,就怕有现在还不知道错过的机会。错过并不可怕,及时调整策略寻找更早期的机会。
索老头:2020 年较为遗憾的是错过了参与弹性稳定币,固有的偏见让我对 AMPL ESD 这类项目敬而远之,这其实就是一场社会性实验,为什么不参与一下呢。在币圈保持开放精神,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收获更多。
站长:错过了 The Graph 的交易机会。上线之初,直觉告诉我可以重仓参与 GRT。因为这种产品虽然没有明显的价值捕获逻辑,但是市场有追捧细分龙头的习惯。但是很遗憾,通过仔细研究,评判估值后失去了参与这次炒作盛宴的机会。
曹寅:好像没有,除了年初错过了 Chainlink 那一波暴涨,后面的 DeFi、挖矿、NFT、DAO、隐私、波卡都在车上,好像没什么遗憾了,可能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敢加杠杆。
2021 年坚定看好会有爆发式增长的
产品 / 技术 / 概念是什么?
咕噜:2021 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资产投资会进一步出圈,从 early adoption 阶段正式进入 early majority 阶段,且这方面的监管已经成熟。2021 年,以美国为代表的 OECD 国家的监管会从金融稳定、税收等角度出发,对加密领域的应用展开实质性的监管,特定领域的野蛮生长期可能会结束,例如稳定币,并进入下一个增长阶段。
2021 年,最期待的是基于 ZK Rollup 技术使得区块链实现 x100 的吞吐量的理论值的增长。波卡的平行链技术是另一种从根本上解决区块链吞吐量的方案,会跟 L2 方案一起与时间赛跑,争夺加密行业未来 10 年的基础设施主导权。
赵长鹏:首先是 NFT。我认为在 2021 年,从游戏中的虚拟物品到音乐会门票,我们将看到 NFT 日益成熟,应用率会进一步提高。我相信这是一个值得尝试与探索的新领域,期待看到它们的发展。
另外一个,明年稳定币跨境支付业务也会继续增长。使用稳定币或任何加密资产进行跨境支付比传统方法更简单、更便宜。在这方面,加密资产比传统法币支付方式更有效。我认为这将成为 2021 年提高稳定币采用率的驱动因素。
Jennifer Liu:我认为底层基础设施(Layer 1 和 Layer 2)自 ETH 诞生积累了五年之后,在 2021 年会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链上交易、计算的性能和用户进入的门槛都将大幅降低,由于成本大幅降低,会引发金融应用以外的各类应用场景开始展露头脚。
邓超:数字资产(以 BTC 和 ETH 为主)作为新的资产类别,被主流机构进一步接受;越来越多的主流机构,会开始配置或者增加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市值过万亿美元近在咫尺。
以太坊的生态会随着 2.0 的上线更加丰富,吸引更多的开发者、项目、投资机构,生态的先发优势和聚集效应更加明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资产会被聚集或「锚定」到以太坊生态,进而吸引更多的生态参与者进入,形成良性循环。
Sharlyn Wu:让 DeFi 真正的回归去中心化 crypto native 的价值和重要性逐步被市场认识到, 区块链时代最伟大的产品一定是区块链原生的,以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杨民道:算法稳定币及算法类合成资产,2021 年会有很大发展,一方面是因为监管原因,另外算法类资产有自反身的加速增长逻辑而且资本效率极高;另外增长上,我也看好借贷协议和交易类协议,它们在 2021 会在 Layer 2 上大展手脚,且会更加下层到具体应用场景,会有增长放量的机会。
汤洪波:看好 AMM 领域的持续创新。
Andrew Kang:稳定币的高速增长将继续,而且可能会在 2021 年加速。当然,在 DeFi 和加密社区内的增长将是爆炸性的,但他们将在传统市场和国际的商业场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匹马:AMM + 算法稳定币。
陆遥远:毫无疑问 2021 年波卡生态、Layer 2 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赛道,NFT 依然是保持关注但不会参与过多的赛道,对 DeFi 保持新鲜感不断研究新出现的 DeFi 玩法,周期性的 Rebase 、Seigniorage 一定会继续大放光彩。对待市面上的项目,明年的策略需要更谨慎和专注,区块链机会很多坑也不少,希望大家都能收获满满。
大硕:合成资产、衍生品、流动性解决方案、游戏。
站长:鉴定看好爆发的产品:KP3R,感觉像一个连接开发者和 DeFi 产品的自动化执行引擎,会和 AMM 以及各种钱包深度整合,比如前面提到的 SushiSwap 的限价单、无 gas 交易等,有机会作为工具类 / 基础设施类产品得到广泛普及。
还有隐私应用 tornado.cash 及同类产品。因为 DeFi 的大面积应用,用户隐私保护需求日益增长,tornado.cash 从投资和投机角度都值得关注。具有匿名功能的 AMM 产品也有可能突围。
索老头:2021 年期待的是 Layer 2 这个赛道,群雄割据的 Layer 2 们最终谁能跑出来。以及大型 DApp 的各自战队,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曹寅:
Polkadot/Kusama 上的 DeFi 平行链(Acala/Karura)
机制经过优化的算法稳定币项目 (Basis.Cash)
链上中间件,比如数据索引、隐私中间件、链上身份(DID)等
代世超:
长尾资产市场增长 100x
新型卡特尔:头部 DeFi 产品提供全场景金融服务
会出现至少一个 10000 DAU DeFi 应用
Arthur Cheong:仍然是 DeFi,目前很多的基础工作已经在为 DeFi 的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做准备了。结合 Layer 2 的扩容解决方案,我预计 DeFi 将释放出更多的用例,比如合成资产、资产组合管理、小额支付等。
你认为什么技术或概念被高估了?
站长:我认为聚合器产品被高估,作为寄生在 AMM 之上的产品,市值却相差无几,不太合理。还有一个高估的,算法稳定币,被一些人冠以各种创新的名头,在我看来就是击鼓传花非常纯粹的旁氏骗局!
匹马:我认为 Layer 2 被高估。我一直认为市场高估了 Layer 2 和 DApp。对 Layer 2 来说,我的看法是:不管是 ETH 2.0 还是其他 Layer 1 技术,都是底层方案,而 Layer 2 要涉及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PoS 是底层解决方案,而作为过渡性方案的 Layer 2,就没有太久存在的意义。
邓超:STO 概念被市场过度解读和过高预期。线下资产以合规方式上链形成金融资产,区块链行业从业者对此寄予厚望,这也可能未来的大势所趋。但是目前的 STO 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不是市场需求驱动的,而是资产方或者中介机构驱动,市场的真实需求或许还未成规模或与驱动方的设想不太一致。
现在的 STO 模式,有些旧瓶(模式)装新酒(资产),从成本和流程的角度,类似 IPO 或者 Mini-IPO,但面向的合格投资者群体体量以及未来的市场流动性,都不一定能够支撑这一模式持续。
或许,未来适合链下资产合规上链的模式,与现在的 STO 模式有很大区别,甚至也不一定还叫 XXO 这类名字。
Arthur Cheong:企业级区块链,这是有史以来最被夸大的技术。区块链技术本身带有多种重要的权衡,如可扩展性和成本,除非愿意接受它的这些缺点并拥抱公链的透明度和开放性的本质,否则它很难使用。
Jennifer Liu:流动性挖矿。流动性挖矿可以快速启动一个应用 / 协议,作用类似互联网行业各个赛道刚起步时都会用到的红利补贴,百团大战和共享单车大战我们作为用户都享受到了很多补贴。但是流动性挖矿有一点不同,目前大部分协议给出的不是「骑车免费券」而是治理权,这会导致严重的激励错配 - 治理权给到羊毛党而非项目长期贡献者。
在大部分羊毛党没有忠诚度的假设下,羊毛党不抛,治理权不可能回到正确的人手中,项目也就没法长期更好的发展。羊毛党抛售会导致项目币价面临巨大抛压,是否能活过死亡螺旋对项目又是一个重大考验。最终需要项目长期贡献者给羊毛党买单。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会警惕这些大比例代币用来流动性挖矿的项目。
曹寅:ETH2。从 ETH1 到 ETH2 当中各 Phase 的实现技术难度暂且不论,光是要将现有的以太主链连上 Beacon Chain 实现分片就非常困难,矿工是否愿意配合,以及如何配合,都是问题。目前看来 ETH1 + 各种 Rollup 的解决手段比较可行,社区接受度也比较高,比如像路印协议已经实现了全球首个在 ZK Rollup Layer 2 的 AMM 部署,体验下来效果很高,完全没必要再使用 ETH 2 了。
赵长鹏:我认为很多技术或概念现在都还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太快给他们下一个结论总是不合适的。不过无论是我提到的 DeFi 也好,NFT 也罢。市场都会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只有真正创新的、打动用户的才能最终留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