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雷鸟创新(注:后文简称“雷鸟”)在公司成立一周年纪念之际于深圳南山区举办了媒体沟通会。活动上不仅回顾了雷鸟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还提供了即将推出的AR眼镜新品以供体验。
这家由TCL电子孵化的新锐创业公司专注于消费级AR眼镜领域,目前雷鸟的团队规模已达到100人左右,研发人员占比约60%,也凭此奠定了团队的整体风格。
自去年10月推出业内首款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后,雷鸟于今年4月发布的消费级AR眼镜“雷鸟Air”也在电商平台取得了名列前茅的销售成绩。在第三季度,雷鸟Air的电商销量排名行业第二。
在活动现场,雷鸟CEO李宏伟与专业媒体人们展开了直接对话,分享了他对于AR产业的观点、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新品迭代的定位等。VR陀螺主编案山子则基于对XR产业的深入了解,向雷鸟抛出了多个关键问题。以下是本次对话的详细内容。
行业周期节点将至
战略布局抢占先机
近年国内AR厂商产品频出,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李宏伟认为这是整个行业到了相应的周期使然:
“AR/VR行业在2016年左右经历了虚假高峰,大家都很认可未来,但当时的技术和产品都没有准备好,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低谷。在低谷期,相应的企业包括我们都做了很多技术积累。
现在相关技术都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时候,大家又很期待行业的未来,相应的产品就出来了。不过不同核心技术的方向不太一样——现在Birdbath的技术会更成熟一些,所以出现的产品更多;基于MicroLED、光波导技术,人机交互上比较创新的产品则会稍微晚一些。
雷鸟的定位是希望打造革命性产品,做一些影响行业的事情,所以我们在新产品上探索更多。雷鸟有推出Birdbath的产品,销量数据很好。当然新的产品也是我们更关注的部分,今年就会推出最新的AR产品。”
产业一般可以分为早期市场、主流市场、生态爆发这三个阶段。在这样的行业周期下,李宏伟阐述了对AR产业未来的预测和雷鸟制定的对应战略路线:
“现在AR产业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我们判断生态爆发大概会在2028-2030年左右。而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的分水岭——像智能手机行业出现苹果手机这样革命性的产品,我们判断大概在2025年左右。
另外我认为,国内外的AR公司在各自国家市场上的定位不同。现在已经可以看到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所以在中国的创业公司很有机会成为中国的领军企业。
基于以上两方面考虑,雷鸟选择从早期市场切入,有两个核心战略:第一是打造革命性产品,占领用户心智,如果这个事情做得好,就很有机会成为市场的领军企业;第二是积累能力资源,等待行业大爆发。如果没有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到了主流市场的阶段,就要基于先前的积累,找到好的产品定位去占领市场。所以我们核心是在做前面的事情,怎么打造革命性产品,怎么占领用户心智。这是大的战略。
落到产品、技术路线、场景和营销上,我们有一系列的路线设计,都是符合前面提到的核心战略的,而且都会领先行业一点。雷鸟每年大概会发布两款产品,我们希望能在2024年发布像iPhone之于手机行业那样的AR眼镜,现在已经有产品规划。苹果的AR产品可能会在第二年发布,之前如果我们已经发布了这样的产品,做好了准备,再借苹果把整个市场激发起来,就会有比较好的结果。——这是雷鸟的战略设计。”
VR产业在2021年突破了1000万台出货量的阈值,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AR产业同样有类似的评判标准,李宏伟认为2025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这个量级:
“苹果或Meta入局AR固然有很大的声量,能对市场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但整个产业被用户所接受是大家一起做的,技术产品的贡献以及结果会由更多的企业去分享。
在市场迎来爆发之前,技术和生态必须逐步积累,由大家一起开拓出一系列的场景和应用给用户去体验。”
雷鸟创新CEO李宏伟
Birdbath与光波导+AR
双产品路线并行
李宏伟提出了一个金字塔理论——AR眼镜产业的产品布局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的形态:
- 最下层是不具备太多智能功能的眼镜。
- 往上的第二层主要分为两个路线:一种基于Birdbath技术,第二种基于光波导,产品功能都是以显示为主。基于BB的显示画面很好,分辨率高,产品形态比较像墨镜,主要用于观影、游戏、办公;基于光波导的产品形态会更像眼镜,但是显示效果不太好,主要用作信息提醒。
- 第三层是前面两个路线各自加上AR功能,二者是相互并行的关系。Birdbath + AR的特点是显示效果好,但是比较难做虚拟现实的融合,这是技术特点决定的;光波导+AR的出发点是先看到一个现实世界,然后在现实上叠加一些东西,因为光波导的状态可以很好平衡显示和透视。
- 金字塔的最顶端是终极的AR眼镜。
基于这个金字塔理论,李宏伟表示:
“雷鸟的产品线是在第二层的BB,和第三层的光波导+AR这两个方面。
AR和VR的基本逻辑都是在周围创造自己的世界,VR是创造整个虚拟世界,AR是在现实世界基础上创建别的东西。BB+AR更适合以显示为基础的AR场景,例如在空间里显示很多屏幕,可能更适合办公的场景,还是以屏幕显示为主。
但光波导+AR功能,用于支持更偏向在现实基础上叠加虚拟的场景,这条路线应该是正确路线。到未来相对终极AR形态的时候,虽然在空间里显示很多屏幕的场景也很重要,但那只是一部分,我们认为光波导+AR的方向是通往终极的AR眼镜的正确方向。”
对于现阶段用户对于AR眼镜必须有线连接其他设备的质疑,李宏伟解释道两条产品线都可以实现无线化。BB无线化技术上可以做到,只是被更多用户接受是时间问题,而MicroLED+光波导的眼镜天然就是一体机。
关于成立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李宏伟则分享了雷鸟所具有的优势:
“雷鸟有这样的销售成绩除了是行业到了发展周期外,也是综合的结果。首先是产品的综合实力,在供应链、硬件、软件、应用生态、销售方案、品牌营销等方面不能有很明显的短板。我们的综合能力是比较强的,背后也有TCL的支持。
在产品方面,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先要想清楚产品的定位,明确到底面向的目标市场是什么,再针对这个方案去做优化。比如BB这条产品路线上的核心逻辑、目标市场不完全是往AR路上走,所以要把目标的场景想清楚。如果在一个产品上叠加太多东西,就会变得四不像。
第二,基于产品的目标和场景怎么把体验做得足够好。比如在BB这个方向上,核心的体验包括显示、佩戴一系列方面,雷鸟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我们近期要发的新产品也是在核心的体验上做优化。还有就是生态,雷鸟采取了跟别人不一样的策略。我们更注重质量,同时也在做新的生态探索,比如WebXR。总的来说就是产品体验要做得比别人好。
第三,雷鸟整合了营销和销售团队,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好。销售在什么渠道先卖,以什么样的策略卖都是很重要的。虽然我们的产品价格稍高,但是销售的情况更好,主要也是因为落在给用户提供的体验更好一些。
产品在显示、佩戴效果、生态、音质都有比较多的优化,我们的新品在这方面也有些好玩的设计,后面还会有一些交互的创新。”
设计着眼于现在的技术和未来的场景
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场景,因此产品设计往往是从场景而非技术出发。而在产业的发展中,技术进步与场景拓展实际上是一个相互结合的过程。
李宏伟列举了AR设备未来可以实现三大类场景:
“第一是可以实现几乎所有的手机场景。我们实际上需要的不是一个手机,而是里面的功能。如果有一个设备既可以实现手机功能,体积又比手机更小,使用更方便就很好。而AR眼镜就有更灵活的显示,人机交互的能力也更强,更先进一些。
第二大类场景是智慧助手,to B和to C都有很多。AR设备的特点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跟人几乎是一样的,80%是视觉,剩下的是听觉。AR设备是视觉听觉都有,再加上AI能力,所以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导航、翻译等等。
第三大类场景是虚实融合。过去的互联网是现实到虚拟世界的映射,但是空间有限,如果能从虚拟映射到现实,就拥有无限的空间。至于如何从虚拟映射到现实,AR相比VR是这个阶段更好的解决方法,因为它落在现实基础之上,所以真实感就会更强。
AR的场景主要是以上几大类,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设计时的视角既着眼于未来,从最远的未来往前推;同时也关注现在,看现在技术成熟到什么程度了,可以支撑未来的哪部分场景。”
由于AR设备具有的高拓展性,因此对于场景的理解和用户的行为都要有足够的考量。李宏伟介绍了雷鸟在设计产品时的目标:
“现在BB技术成熟的核心是显示效果好,因为用户有很多对于显示的需求,而且维度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大家的需求是显示越来越好、越来越大,但是现在则是希望越来越灵活。雷鸟的产品有躺卧观影和移动式观影,这是两个主要场景。
关于办公和游戏场景,大家对于灵活的显示和私密性都有要求,还可以拓展出多个屏幕。至于进入到‘元宇宙’世界,第一步还是立体的、三维的内容。AR眼镜可以实现非常好的三维体验,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叠加。
我们看到了这些场景和需求,觉得某项技术能比较好地实现这个场景。所以我们核心在做的事情,是不断把完成度和体验做得更好,不断拓展新的场景,这是我们对产品的目标。”
对于现阶段采用BB技术的AR产品,李宏伟认为观影场景已经快到了要进入主流用户的时候。随着技术的成熟,完成度的提高,用户能感知到产品体验比较好了,价格也可以接受。所以雷鸟对于BB产品线的销量也比较乐观。
一款新产品想被大众接受,往往需要:①能实现过去的功能,②能带来以前实现不了的新功能;③使用简单,佩戴舒适。所以重要的是把功能场景做好,让用户欲罢不能,不仅是过去实现不了的功能,而且还得是人们的底层需求。
对于MicroLED、光波导技术的产品线,李宏伟表示已经找到了一两个这样的关键场景,而且生态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大概在2023年下半年就会发布支持颠覆式场景的相应产品。
客户不同
AR产业不惧大厂MR产品
在VR领域,刚刚发售的PICO 4和即将发售的Meta Quest Pro都带有全彩透视技术,能实现MR功能,AR产业很可能将要面对来自更成熟的VR产业的冲击。李宏伟对此进行了分析:
“现在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都是选择了不同的场景在做。带有VST功能(Video see through/影像透视)的MR/VR设备使用摄像头透视,往往比较笨重,基本只用于特定的场景,而且通常是室内,在VR的基础场景上做融合。
AR产品拥有更好的移动性、更舒适的佩戴体验、更直观的感受,它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直接的,而不是通过摄像头。所以不同产品各自占据不同的部分,不存在相互替代的问题,因为目标客户不一样。”
现阶段做AR分为三种路线:①把产品做得很大,再变小;②在VR里做AR;③做一个小巧的AR眼镜,再追加功能。
李宏伟认为正确的路线,一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二是具备能力的积累。上述第三条才是正确的路线:
“AR对于场景的核心诉求要符合两个特点,一是满足人的底层需求,二是创造一种非常好的真实感。这是VST很难实现的。
一开始就选择正确的路线,其好处在于可以占领一部分用户的心智,去实验一些东西,积累一些未来的场景。也只有走在正确的技术路线上,才能做更好的积累,不管是场景还是技术本身。
如果大家认可未来的AR眼镜是一个眼镜,而不是一个带VST的VR设备,走一个偏路对未来帮助不大。所以技术视角也很重要,要看一个公司是不是在积累未来的技术方向。”
用户培养取决于AR所能实现的价值
目前雷鸟产品的用户画像,发烧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特定场景的用户,比如商旅、办公、观影、游戏;还有一些是消费能力较强,只要有科技新品就会买来尝试的用户。
关于AR产品一直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用户为什么要用AR?二是如何培养用户戴眼镜的行为习惯,以及有多大的驱动力足够让用户养成这样的习惯?对此李宏伟认为:
“其实人类过去也没有带手机或戴手表的习惯,因为历史上这些东西都没有。在国内和国际上佩戴眼镜的人群数量并不低,习惯佩戴之后还好。所以这不是主要问题,关键的还是AR能带来什么价值?
我觉得AR的作用和VR的作用是包含关系,理论上AR可以包含VR的所有东西,因为它们都是创造一个世界。创造世界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人觉得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进而让人真的能对自己的现实世界产生价值。VR现阶段较为成熟,但其效果都能在AR实现,AR不仅可以创造一个周围的世界,同时还能在现实中叠加东西。
AR能整合虚拟的内容,比如让电影、电视剧、直播里的明星近在身边,从娱乐享受上提供非常出色的效果。此外人们还有很多的底层需要(诸如地图导航)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交需求没有被满足,这些都是AR所能实现的价值。”
雷鸟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是中端以上的用户,定价也会与用户的心智相匹配。
李宏伟表示雷鸟与其他厂商的差异点在于有不同的产品线,同时对于用户的场景有深度理解,进而把体验做得更好。只要做出打动用户的点,就会得到相应的认可,逐步占领用户的心智。
在早期市场,除了用最先进的技术把最合适的产品做好,确保核心价值和场景以外。李宏伟还介绍了雷鸟现阶段的营销策略:
“我们会用更长的时间去给用户建立我们是这个行业领军者的认知。因为时间越久,用户内心中的定位会更清晰、更深刻,范围会更广。
只是在早期市场的时候,营销策略会有所不同,关键是怎么伴随创新扩散一层一层地去影响用户,所以打法有区别。
在这个时期最合适的打法,还不完全是烧钱的问题。我们希望做到的是花同样的钱可能比别人有几倍的效果。我们先磨刀,不断地砍更多的柴,这样的过程我认为是比较好的状态。”
成立一周年
雷鸟迭代新品呼之欲出
雷鸟计划于近期推出新款AR眼镜,很明显是希望把握住一年一度的“双11”商机。这款新品是雷鸟Air的升级版本,从设计工艺、硬件技术、软件生态方面均有所提升。
经过实际体验,虽然眼镜重量略微有所增加,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改良方面包括软材质的数据线与眼镜采用磁吸式连接,可直接调节音量和亮度的控件,基于相位消音技术打造的“轻语功能”、有效解决漏音问题等。
李宏伟表示雷鸟每年会推出两次新品,并阐述了产品迭代的出发点:
“一是对长期未来的判断,我们有一些关键的布局;二是技术的迭代,我们在做的新产品从技术上都是行业领先的,通过迭代能使我们不断处在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也是相对成熟的技术;三是每代产品我们都会认真收集用户反馈,从细节上优化、提高完成度。
在新产品发布之前,我们会对老产品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平稳过渡。此外迭代不只是硬件,还有软件,我们基本上一两周就会把OS上的应用迭代一次。”
新一代产品比雷鸟Air略重一点,李宏伟表示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新功能,包括音频效果也做得更好了。此外雷鸟关注的不仅仅是重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佩戴的体验。因此对新品做了较多的平衡设计,包括人体工学设计,让佩戴起来的感觉更好。
他判断今年新品发布后,到明年上半年会有比较大的扩圈效果。
2022年4月上市的雷鸟Air(图源:VR陀螺)
结语
每当有新的产业出现的时候,把握住机会的往往是新兴公司。因为技术、人才、资源和生态都可以流动,但流程和价值观往往难以撼动。而公司的决策是靠流程和价值观决定的。
雷鸟既拥有创业团队的创新力,背后还有TCL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支持,这都给了李宏伟取得成功的信心。
他表示AR产业的技术突破点在于光学显示和人机交互。公司也在沿着正确的路线,向AR眼镜的终极形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