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Parliamentary Budget Office)的最新估计,澳大利亚政府计划花费1900亿澳元(约合美元1320亿)来支持经济以应对以应对此次新冠肺炎大流行病。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该国政府负债净额的总体影响,包括收入(因社会活动减少而大幅削减)以及支出(为刺激社会经济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影响,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至18%,金额在5000亿至6200亿澳元之间。
上述估计是基于中央储备银行提出的三种可能场景:“下行”、“基线”和“上行”。由于未来撤销社交隔离、经济封锁等其他限制的时间期限以及不确定性和信心下降对家庭和商业活动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等方面的问题无法进行最终的推断,每种场景出现的可能性各不相同。
随着类似的危机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包括艾伦•科勒(Alan Kohler)等评论人士在内提出的一种观点越来越流行,假若政府准备向其中央银行(在澳大利亚是储备银行)借款或从政府债权人那里购买债券,那么所谓的政府债务就是无关紧要的。
这种观点正是所谓现代货币理论的某一方面应用,其论点是这样的:
-
当政府出现预算赤字时,它会通过出售政府债券的形式向私人部门(主要是金融机构)进行借款,这些债券实际上就相当于在一定年限内偿还的借据,在此之前还会以较低的债券利率提供利息;
-
储备银行(以及其他央行)一直在用自己创造的法定货币从私营部门购买债券,并表示会尽其所能购买更多的债券,以保持低债券收益率。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债券利率将会上升,而政府相对于银行的债务会进一步增加;
-
当债券到期,到了偿还债务的时候,政府当局只需要发行更多债券,为了保持低债券利率,如果有必要的话,银行最终会选择购买这些债券;
-
如果整个银行系统中出现过多的钞票流通,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那么这个过程就会发生逆转,以减缓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影响。
整个体系听起来似乎万无一失,而实际上,事实正是如此。
政府赤字和债务之所以重要,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即使这笔债务针对的是政府自己的银行——中央银行,即使债务是为了应对衰退所产生的,或者类似于此次新冠病毒大流行应对措施,在衰退预期中产生的。
创造货币有风险
我们知道,债台高筑的政府面临着来自贷款人的利率溢价。欧盟的一项研究发现,政府债务与本国GDP之比每增加10个百分点,主权债券的利率也就会相应增加0.47个百分点。
这些较高的风险溢价会进一步影响私营部门借款人,他们的利率是根据主权利率设定的,因此所有家庭和企业都将面临更高的贷款利率。这样一来,最终结果将导致投资和家庭的消费支出减少,资本市场陷入低迷状态。
为了抵消风险溢价,中央银行通常会选择购买更多的债券,这也就意味着政府能够发行更多债券,从而增加通胀风险,而通胀风险本身会给利率带来上行压力。
同样依赖于中央银行印钞的拉美国家早已经历过类似的恐慌。尤其是阿根廷和委内瑞拉,这两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曾一度飙升至50%,而汇率却一路暴跌。
有观点认为,一旦通胀来袭,澳大利亚政府就能轻易地逆风翻盘,实现支出和税收差距的逆转,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简直异想天开。从政治角度来看,不管是缩减政府开支还是增加税收都是极为困难的。实现大规模的逆转更是绝无可能。
现代货币理论家对此的回应是,“当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西方国家在大量增加货币供应的情况下出现通货膨胀。”
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当政府债务不断增加的时候,我们确实也能发现某一类型的通货膨胀,比如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
这让我们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如,大量首房购买者已经被高昂的价格挤出了市场。
市场并不宽容
如果外汇市场不接受现代货币理论的说法呢?
即使市场未来会发生通货膨胀只是人们的预期,在它到来之前,也会导致澳元贬值,而这本身就会造成通货膨胀,使澳大利亚人变得更加贫穷。
最后一点: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是独立于该国政府的。
如果人们对这种独立性的信心遭受了打击,那么持有澳大利亚金融资产的感知风险就会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利率上升和澳元贬值。
在任何情况下,储备银行都有可能会在某一时刻认定通胀或资产价格通胀的风险已经无力自持,因而拒绝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或将购买的债券转卖给私营部门。
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债务会再一次移交到私营部门手中。金融市场可能会认定政府债务比银行债务的风险更大,因此对整个利率和汇率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我非常赞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的观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他在谈到现代货币理论时已经明确表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而在此次疫情期间,《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表示,现代货币理论既是正确的,又是错误的。
说它正确,因为并没有简单的预算约束。说它错误,因为一旦政客们相信不存在这样一个简单的预算约束,就不可能明智地管理经济。
观点出自罗斯·盖斯特(罗斯·盖斯特),格里菲斯大学经济学教授,国家高级教学研究员。
文章来源: 小链财经
翻译: Ce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