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23年4月12日至15日,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HashKey Group、W3ME联合举办的2023香港Web3嘉年华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而围绕着这场盛会,众多项目方也纷纷在香港或参加嘉年华或开展相应的周边活动,俨然一副区块链周的感觉。
Polkadot Meetup
4月11日,Parity、PolkaWorld与OneBlock、香港区块链协议HKBA.club等联合主办的Polkadot Meetup也在香港顺利举办。我们Polkadot生态研究院也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香港之行感触颇多,今天就不写严肃文章了,而是分享一下我们此次香港之行的见闻与感想。
第一站自然是Polkadot Meetup。在会场上,我们刚到就被PolkaWorld的Kristen拉上,接受了一段快速的十问十答,其中有一个问题蛮有意思的,“用一个词描述Polkadot网络现在的状态”,我给出的回答是本应该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如今却有点亚健康。其实,类似的问题当天在会场也多次被参会的人问到:你怎么看现在的波卡?波卡还能不能行?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我们只需要思考一下,波卡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及波卡在几年后是否还会存在。其实,在我们此前的文章中就已经提到,知名Layer2项目Starknet正在利用Substrate构建一个叫做Madara的速度超快的排序器(Sequencer),可以看出Layer2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而且从Layer2上的生态应用上来看,Layer2本身所做的事是其实是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平台的延伸,当然有个别的Layer2在探索一些隐私的场景,但是基本逻辑是逃不出智能合约平台的,这也是为何Layer2上主要还是DeFi、链游和NFT。
但是如果观察波卡生态就会发现,有非常多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项目,因为这些项目需要利用自己特有的共识机制来搭建一个资源网络(比如存储、计算或者其他的资源),因此利用波卡背后的Substrate框架来构建,可以实现迅速构建一条链,并且还可以使用自己的共识机制。这也是为何波卡生态中有非常多去中心化基础设施项目的原因。
另外,波卡生态构建的多链网络,其内部的跨链交互安全性是高于其他跨链协议和跨链桥的,因此波卡拥有独特的优势,是具备不可替代性的。
退一万步讲,现阶段还处于Web3早期阶段,但是也已经经历过了几次类似的思维博弈,“以太坊很好了,还要其他公链干什么?”“公链潮来了,各个公链百花齐放”“公链不行了,还得是以太坊。”
用我们熟悉的瓜农的故事,就好像最开始卖西瓜很赚钱,大家就都在宣传西瓜的利好,于是许多人涌入参与到种植西瓜的活动中,随后供过于求,西瓜的收益大减,而此时卖苹果又很赚钱了,许多人又弃西瓜跑去种苹果了,又遇到类似的事情,周而复始。
一切都是周期,Crypto也是一样。既然波卡并不会在几年后消失,那么波卡包括其他公链当下比较哑火的原因主要是周期的问题。
说回Polkadot Meetup,此次吸引了许多波卡生态的项目参与,其中不乏一些海外团队,甚是热闹。而此次的几个圆桌,大家总是抑制不住对于AI的讨论。
AI确实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的提升,AI会打破以前的许多尝试或者商业模式,诞生新的机会,比如几年前人工智能做出来的图片NFT还能卖个好价钱,因为稀缺,而如今AI直接将AIGC降低了极大的门槛,使得普通人都能用AI做出高质量的图片。
但Web3本质是关于生产关系的改变,对于AI这个改变生产力的高效工具来说,两者并不冲突,反而可以在其中找到有趣的结合方式,比如对于一些模型来说,一般人不太拥有高性能的算力来运行和微调,未来一定会诞生去中心化的AI算力网络,来满足一般人的需求。
虽然此次的活动并不是多大的活动,场地也不算太大(后面几天的经历才知道,香港的场地一般都不太大,寸土寸金使得建筑风格如此),但是报名也是爆满,超过了250人,足见波卡还是有非常多忠实粉丝的。
而感到欣慰的是即便圆桌讨论结束后,许多人依旧在活动场地中积极地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持续几个小时,而大家讨论最多的几个话题是今年新的计划、讨论合作、AI对自身的影响、以及行业趋势。现在回过头来看,才发现这一场活动反而是我们在香港之行build氛围最浓的一场活动了。
2023香港Web3嘉年华
此次香港的Web3应该是久违的热闹了,比此前几次的万向区块链周要热闹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几个原因:
一是香港政府层面对于Web3的积极拥抱,吸引了许多外地的人前来考察香港,了解政策,甚至设立办事点;
二是香港的监管相对于许多国家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而此前最受欢迎的美国市场正在加紧监管,明显感觉到今年美国的监管无论是从频次,深度和广度,都极大的加强了,以至于让许多项目喘不过气,纷纷离开美国;
三是香港是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许多不想回国,或者不想来大陆的人或者团队,会更愿意来香港,所以此次能看到许多圈内OG现身香港,而许多海外来自东南亚、日韩、欧美的新老项目也更愿意到香港参展,所以此次的人数非常多,我们的直观感受是新面孔新项目很多。
如此来看,香港此次的Web3嘉年华颇有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感觉。
而此次大会重点在于香港Web3.0协会的成立和Web3Hub基金的成立,这些组织都是为了支持香港Web3.0的发展,吸引更多海外的Web3.0企业入驻香港。而有意思的是香港的Web3.0协会是由中国移动、招商局、华为和香港科技大学发起,由多家金融科技公司、企业代表、立法议员组成。成员主要是传统的机构和政府人员,反倒没有任何Crypto企业,Web3Hub基金更是由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任主席,可见香港的主旋律是怎样的了。
所以,香港后续的做法应该是在监管与保持发展创新之间做一个平衡,目前来看相比于新加坡、日韩等地区的监管来说,香港算是政策洼地了,也确实吸引了许多团队在香港设立一个点。
而香港本身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又能够让它探索许多金融创新,比如持牌的Crypto基金和交易所,其次还有与传统世界的资产结合的,这一类又叫做RWA(现实资产,Real World Asset),也会是香港重要的发展方向。
不过,2021年末在美国的一场听证会上就传出了“如何确保Web3.0发生在美国”的言论,美国也以开放的姿态吸纳许多Web3.0企业和团队,然而仅仅过去一年,风向就急转直下。这不禁让许多人在犹豫,一年后的香港是否还会如此?
再简单说说展台区,由于有门票的限制,现场的人流量不算很多(没达到人挤人那种程度,主要门票也被炒到上万了),许多项目方的展示效果肯定要打一些折扣,而且许多项目并不适合展示。说起来展台区展示效果最好的当属链游了,因为有直播试玩,效果是最直接的。
链游项目的观众是最多的,游戏成熟度确实做得很流畅,有点像Big Tmie那种动作类游戏,但是对于链游来说,经济模型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展台区也看到了许多波卡生态项目如CESS、Gear等,此外,还能看到亚马逊云,阿里云,腾讯云等,传统云服务商都积极靠拢Web3,毕竟Web3项目的基础设施这块也是很大的市场。
但展示区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基本都是DeFi、NFT、链游的老三样,略微缺少新意。这也是最近许多人在讨论的“Layer2之后,还有什么叙事呢?”这或许是最需要接下来深入思考的。
有意思的是,香港之后还有人提出了Web3.0跟Web3不是一回事的说法。难道Web3不是Web3.0的简称吗,而且Web3念起来比Web3.0顺口多了。
其他
除了这两场主要的活动,我们还有幸参加了许多周边的活动,但许多活动基本都是自由讨论的party性质,收获不多。而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参加的Lens Protocol的活动,现场非常认真的在讨论Lens的发展以及开展各种很直白的交流(比如还有团队直接吐槽官方文档写得差,哈哈),属于是香港之行继波卡之后第二个参与的最有build气息的活动。
而Lens已经有一百多个团队基于他们的工具进行开发了,生态也做的初露头角了。然而正如这场活动上讨论的主题,就提到了去中心化社交产品如何盈利的问题,这也是所有做去中心化社交的项目目前比较尴尬的地方,因为去中心化社交还没有找到受众比较广的盈利模式,讨论的也是付费观看优质内容这样的小众收费方法,成效不高。
而Lens本身也有一点问题,比如Lens如何捕获价值?而波卡生态中也有做Lens类似的事情的Subsocial,对于他们来说,如何找到自己捕获价值的方式,是它们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小结
香港处于某种特殊的位置,在香港吸引到的资金和人都是远超大陆和其他地区的,所以许多项目都在香港落了一个点。以后的香港会很热闹,但是香港是否能借此成为亚洲的Web3中心,还言之尚早。尤其是看其Web3协会的构成就知道了,注定会有监管的因素存在。正如大陆会有属于大陆的特色Web3,香港也将会有香港特色的Web3。不过在其他大国都在收紧监管口径时,香港这么一出确实会有一些红利在其中,且看香港怎么利用好这个红利发展金融科技吧。
总的来说,香港之行感触最直观的是波卡声音很小。波卡自身内部其实非常热闹,并且许多项目正在稳健的发展中,但是在波卡之外的Crypto圈里,声音就太小了,大家主要的关注点被吸引到Layer2了。所以,波卡的问题是如何将内部的热情拓展到波卡以外,让更多的圈外了解和认识波卡。
但正如我们在文中所说的,一切都是周期,波卡的崛起还需要时机,或许不用着急,等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