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作为目前最火爆的多链生态体系,以太坊结合其Layer2形成了一个大的以太坊生态。
得益于Layer2的茁壮成长,整个行业的叙事再次从多公链转回到以太坊上。而上半年Arbitrum的火爆,也为2023年上半年开了一个好头。
但最近一段时间,明显感觉整个行业没有什么新的叙事了。而就在6月初,2023年的中间时刻,以太坊的创始人V神再次引爆了一轮热议。
他发表了一篇关于以太坊需要经历的三大转变的文章,该文章是根据以太坊的现状和未来,设想了以太坊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三个转变,才能实现一个更有可能承载更多用户的可能路径。
而这种纲领性的文章自然受到各方关注,甚至一度有人认为,该内容将会引领新一轮的发展,是今年下半年最重要的Web3文章之一。
那么V神提出的三大转变涉及到哪些方面,而以太坊与波卡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各自的定位却又有许多差别,那么我们站在波卡的角度又该如何看待这三大转变呢?
V神提出的三大转变是什么
原文略长,详细的原文可以参见:
https://www.panewslab.com/zh/articledetails/ri63mm3r.html
我们根据原文的意思稍微整理了一下它的主要内容。
V神提出的三大转变的前提是为了让以太坊能够真正为普通用户带来开放、全球化和无需许可的体验。
这是为了说明,如果以太坊真的做到能让区块链技术得到大规模的落地应用,所需要的一些转变。
这三大转变分别是:
1. Layer2扩展转变——所有人都迁移到Rollups。
Layer2扩展转变是指所有人都迁移到Rollups或其他Layer2方案,以减少以太坊主网上的交易量。这个转变是为了解决以太坊网络拥堵问题和费率问题。
目前,以太坊网络上每秒只能处理15-45笔交易,而Layer2方案可以将每秒处理交易数提高到数千笔甚至数万笔,而每次在以太坊上进行转账,就需要支付数美元甚至数十美元。
以这样的属性,是很难实现大规模的应用的。因此,性能和费率必须要得到改善,而Layer2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流行方案。
如果所有应用都在Layer2上运行,似乎就可以让以太坊更加适宜更广泛的用例了。
2.钱包安全性转变——所有人都迁移到智能合约钱包。
智能合约钱包是一种利用智能合约来控制和管理用户资产的钱包,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安全性,例如可以设置多重签名、限制转账额度、恢复私钥等。
智能合约钱包与账户抽象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账户抽象是一种让智能合约可以直接发起交易的技术,而不需要依赖于传统的外部拥有账户(EOA)。
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先理解下区块链上的两种类型的账户:EOA和合约账户。
- EOA是指由公私钥对生成的账户,它们通常只能发起交易,而不能执行任何逻辑。EOA的优点是简单和安全,但是缺点是功能有限和不灵活,例如不能设置复杂的安全规则、不能恢复丢失的私钥、不能批量处理交易等。这也是目前最主流的账户类型,我们当下用的钱包功能基本属于这样的账户。
- 合约账户是指由智能合约代码控制的账户,它们通常只能接收交易,并根据代码逻辑执行相应的操作。合约账户的优点是功能丰富和灵活,但是缺点是需要依赖于EOA来发起交易,并且需要支付更多的手续费。
智能合约钱包就是一种特殊的合约账户,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区块链上可以自动执行的代码)来增强钱包的功能和安全性,例如可以设置多重签名、限制转账额度、恢复私钥等。
智能合约钱包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地使用区块链服务,而不需要担心私钥的丢失或被盗。
但是,由于目前以太坊等区块链上只有EOA可以发起交易,所以智能合约钱包需要通过一些技巧来实现,例如使用代理合约、签名消息、元交易等。
这些技巧都会增加复杂度和成本,并且有一些限制和风险。
账户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简称AA)就是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它可以让合约账户直接发起交易,而不需要依赖于EOA。
这样,智能合约钱包就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区块链服务,并且可以自定义交易的格式和验证规则。
例如,智能合约钱包可以使用其他代币来支付手续费、使用其他签名算法来验证身份、使用零知识证明来保护隐私等。
举个例子,假设你想使用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来兑换两种通证。
如果你使用一个普通的EOA钱包,你需要先授权DEX可以花费你的通证,然后再发起一个交易来执行兑换。
这样就需要两笔交易,而且需要支付两次手续费,并且暴露了你的地址和余额。
如果你使用一个智能合约钱包,并且区块链支持了账户抽象,你就可以只发起一笔交易,并且用你想兑换的通证来支付手续费,并且用一个匿名地址来隐藏你的身份。
这样就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并且保护了你的隐私。
3.隐私转变——确保提供隐私保护的资金转移。
并确保正在开发的所有其他工具(社交恢复、身份、声誉)都能保护隐私。
目前,大多数区块链网络都是公开透明的,并且所有交易记录都可以被公开查看。
因此,Vitalik认为以太坊需要更好的隐私保护机制来保护用户隐私。
站在波卡的角度,如何看待三大转变?
1、让应用转移到Layer2的逻辑,其实波卡已经实现了,波卡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是自身不支持智能合约。
但是平行链是支持智能合约的,这样天然的就让应用是在波卡生态上的平行链中运行。
除此之外,波卡还将进一步为中继链减负,把一些基础性的公共类的功能,比如资产的创建和管理等等。
从中继链分拆出来,做成Statemin这样的Asset Hub的系统平行链,这样中继链做的事更加纯粹,进而提高性能和效率。
以太坊的Layer2确实是对于以太坊来说可以大幅提高其效率。
但是Layer2本身也有一些问题。一个是我们此前多次提及的,Layer2相当于是与以太坊是合作与竞争关系。
合作是指以太坊与Layer2可以让以太坊整个生态做的更好,但是竞争是指的以太坊的许多资源、用户、应用生态会被Layer2抢走。
似乎V神也知道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因此不如顺水推舟地说以太坊的应用最好都去Layer2上。
此外,Layer2原本不是在以太坊的升级路线中的,此前是设想的是用分片技术,那如果不是原生的解决方案,就会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不同的Layer2之间如何进行互操作。虽然也有一些其他项目在攻坚这个问题,但是这样的解决方案就做不到像波卡这样由官方出面设计XCM以及XCMP来实现互操作性这样的方便与安全且兼具权威性。
而且Layer2的扩容一定程度上是牺牲了一些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导致用户的资产和数据被第三方控制或篡改,其中的Sequencer的安全性就是一个重点关注的对象。
虽然也有团队在想办法解决,但是这种不断发现中心化问题,不断要探索,总有一种打补丁修复一个问题,然后遇到新的问题,再打新的补丁再修复的不断重复的过程。
这与波卡在一开始就设计好了可以拥有更具可扩展性的异构分片结构,以及由波卡整个网络来负责所有分片的共享安全性,这样的原生自带的特性是不一样的情况。
2、智能合约钱包,虽然有诸多优势,并且确实能解决许多对于更广泛的应用有阻碍的问题,似乎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就确实可以让以太坊支持大规模应用。
包括里面提到的密钥恢复,看起来也是为了让我们对于资产的管理更加安全,避免因为Web3没有一个中心,而让我们的密钥难以找回。
因为,有一套方法找回密钥也是非常贴近我们生活中对于账户的管理方法的。
但是目前看来,智能合约钱包的使用非常技术范儿,易用性很弱,对于懂技术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功能,但是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要直接使用就很困难。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这其中也有巨大的商机,如果有团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去优化这个环节,把智能合约的易用性做到一般人也能去应用,那就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这个部分,甚至可能会衍生出一个小的细分赛道也说不定,因为它涉及到了一个关键的要素,即用户入口,谁能把握住,谁就能留存最真实的用户。
但,真的会这么顺利吗?
其实从几年前就火过的NBA Top Shot来看,当时这款在Flow链上的NFT系列能迅速获得单月上亿美元营收,并且用户数突破百万,除了激活了本身的实体球星卡的用户以外,最重要的是它的使用过程。
完全采用的是传统用户熟悉的Web2的方式,即邮箱注册、信用卡支付。但是这样的用户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完全没有Web3的操作基础,不会进行更多可扩展的操作(比如把NFT用于其他借贷平台等),只会在该平台进行操作。
如此看来,即使Flow的性能和费率能够支持一款应用的大面积落地,但是也很难进一步把Web2用户做转化。如果要实现转化成众多Web3的用户,并支持大量的纯Web3的应用落地。
那要做的不只是在产品层面做出一款易用的钱包/产品,还需要经年累月的用户教育。毕竟持有Crypto的人有很多,但真正经常玩DeFi或链游的人可能只占其中的少数。
如此看来,在这个层面上要实现突破,可能还需要很长的路径。
而在波卡的角度来看,波卡尽管提供了众多管理账户的工具,但是它依然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如何在波卡上实现多链友好的账户抽象,也正在讨论中。
详情请见:
https://forum.polkadot.network/t/multichain-friendly-account-abstraction/1298
钱包的问题或者说更易用的用户入口也是波卡生态甚至整个Web3领域都需要解决的刚需问题,并且拥有非常巨大的潜力。
但是这个解决方案是不是一定是智能合约钱包,其实并不一定,只不过V神给出了一条思路。
我们作为从业者希望有这样的解决思路得到更多的探索和实践,如果有类似的解决方案得到验证,那么各个项目都可以借鉴其思路来让Web3更利于采用。
3、隐私转变。这一点主要在于传统Web2用户对于隐私十分看重。
但是Web3现有的许多功能和用例处处都体现着公开透明,尽管是为了更加公平公正等,但是这样的使用场景也会让已经习惯于保护隐私的传统用户,心生芥蒂,从而不想要使用这样的Web3功能。
所以,在Web3里只有拥有了可以即插即用的隐私,让用户可以随意选择什么时候采用隐私的功能来保障自己的数据不被泄露,才更契合人们对于个人数据保护的需求。
但目前以太坊只是一个智能合约平台,其功能比较单一和局限,只能靠其中的一些应用和Layer2来探索与实现。
这点对于波卡来说并不是难事,因为波卡允许每个平行链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自己的开发策略,无需受限于统一的标准或规则。
这也使得波卡生态有着非常多不同功能的特色平行链,其中就有在做隐私相关的Manta等项目,而这些项目又可以通过XCM以及XCMP,与其他平行链进行互操作,让其他平行链的应用和资产也可以享受到隐私相关的功能。
总结
从好的角度来看,V神构想的三个转变,确实基本都是以用户的角度出发的,其中的涉及的许多问题也是其他项目都会面临的问题,如果能探索出解决方案倒也是行业的福气,利好整个Web3的。
但这些转变,有的可能已经正在实现了,但有的转变还距离很远,只能说这是一个长期的方向性文章,并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实现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能感受到即使解决了这些问题,要真正实现大范围的采用,还跟用户本身的有很大关系,这其中还涉及到许多用户心智的培养、用户的教育成本等问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太坊本身在最初的设计中并未考虑到可扩展性问题,以及并未考虑针对更大范围的采用所设计一些专门的解决方案,以太坊的底层框架摆在那里,最初的设计就限制了其未来发展的天花板。
当下提出的许多解决方案,也更像是不断地在打补丁。但我们都知道补丁是弥补不了架构本身的限制。
好比是台式计算机的迭代升级,虽然可以通过换配件,升级显卡、内存等等,但是始终有一天升级会受限于主板本身的问题,这就是触及到了天花板了。
所以,以太坊看似提出了三个比较大的方面,但是实际上更多的底层基础设施的拓展绝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这几个层面。
以太坊主流的还是DeFi、链游、NFT为主,此次的三个转变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些应用上,而没有拓展出更多的用例,这与移动互联网那种百花齐放相距甚远。
以太坊仍然停留在智能合约平台这个层面,其可扩展性的发展格局还是十分受限的,所以,整个行业新的叙事还需要更多的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
波卡从最初的的设计就考虑到了多链的未来,这也让波卡拥有非常丰富的多链生态体系,其中就有众多底层基础设施项目,这将为未来的Web3用例赋予充足的去中心化资源。
但客观地说,波卡也有自身的一些困境。以太坊作为第一个智能合约平台,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池,包括资金、开发者、应用,拥有比较坚实的用户壁垒。
如何将这些资源吸引到波卡生态上,这是波卡面临的问题,但这更多的是运营的问题,至少技术上和发展上的可扩展性方面波卡不用那么担心。
万事已具备,只待东风起。寒冬度过时,波卡再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