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2021年区块链产业扶持政策遍地开花,单年中央、各部委及各省市地方政府发布区块链相关政策达1101部。同时,政策对虚拟货币继续维持高压打击态势,“挖矿”活动被全面整治。
√ 中国在区块链技术专利申请上位于世界前列,2021年单年申请量占全球申请总量84%。其中,我国区块链技术申请对象以科技、金融、互联网、通信、区块链等公司居多,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江浙沪、广东和北京。
√ 2021年区块链投融资赛道持续火热,美国发生的区块链产业融资事件约为中国的5.1倍。投资领域上,加密货币、区块链解决方案仍然是资本青睐的领域,此外,NFT、隐私计算以及技术融合等新赛道崛起。
√我国区块链相关企业数量突破12.1万,2021年单年新增超4万家,新增企业近八成注册在信息服务、批发零售和科技服务三大行业。整体上,2021年区块链企业发展趋势向好,但在技术和标准、均衡发展、人才和政策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据调研的211 家区块链相关上市公司,公司在市场表现参差不齐,近60%公司市值处于百亿元以下。从业务布局现状看,网络头部效应已经形成。而场景布局大多集中于金融、电子存证、医疗等场景,场景差异度较小。
√ 2021年是中国区块链标准化工作突飞猛进的一年,单年新增82项区块链相关标准,占现有区块链标准总数的53%。从区块链技术演进趋势看,区块链开始步入以“信任链”“协作链”为导向的新发展阶段。
目录
第1章 2021区块链产业发展大事篇
一、 全球视角:区块链产业跨步式增长,新兴领域赛道火热
(一) 区块链成为多国战略,加密货币政策两级分化
(二) 区块链支出规模增长,银行业支出领先
(三) NFT、加密货币、元宇宙赛道火热
(四) 全球90%以上的经济体正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
二、 国内视角:区块链产业稳中前进,数字人民币成绩喜人
(一) 助力区块链技术发展,整顿虚拟货币交易、“挖矿”活动
(二) 区块链注册企业数量持续攀升,产业即将迎向“稳步爬升复苏期”
(三) 数字人民币全面开花,三大挑战有待突破
第2章 中国区块链政策及监管篇
一、 2021年中国区块链产业政策整体情况
二、 中国区块链产业政策现状
三、 中国虚拟货币产业监管现状
第3章 中国区块链专利技术篇
一、 2021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
二、 2021年我国区块链专利行业分布情况
第4章 中国区块链产业投融资图谱篇
一、 2021年全球区块链产业融资概况
(一) 3月单月发生239起,8月单月融资额达73.07亿美元
(二) 45%公司/项目融资金额处于100-500万美元区间
(三) 70%区块链投融资项目为战略投资和种子/天使
(四) 全球区块链产业融资事件分布不均匀,美国约为中国的5.1倍
(五) 数字资产相关和数字货币相关领域依旧火热,隐私计算赛道崛起
二、 2021年中国区块链产业融资概况
(一) 2021年融资数量、金额同比出现上升趋势
(二) 2021年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同比下降48.61%
(三) 二季度表现良好,9月达到全年融资高峰
(四) 地域分布:香港以30笔、7.3亿美元稳居全国榜首
三、 2021年中国区块链产业投资机构分析
(一) 众安科技以20亿元人民币融资额位居榜首
(二) 千万以上级别区块链相关公司/项目融资金额占比46%
(三) 行业应用为最受欢迎的投资场景,占比约67%
(四) NFT、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方案服务场景火热
第5章 中国区块链企业普查篇
一、 中国区块链相关企业整体情况
(一) 区块链相关企业数突破12.1万,2021年单年新增超4万家
(二) 区块链企业聚集仍聚集三大区域,广东省居第一
(三) 近八成注册在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批发零售三大行业
(四) 以中小企业为主,注册资本百万和千万级居多
(五) 九成以上正常经营,6000家相关企业注销
二、 2021年新增区块链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
(一) 单月新增企业数量整体维持较高水平
(二) 广东企业增量最多,山东、海南、江苏等地增速领跑
(三) 近八成注册在信息服务、批发零售和科技服务三大行业
(四) 新增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超2700家,中小型企业为重要主体
三、 区块链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一) 区块链技术待提升,产业生态待完善
(二) 区域发展不均衡,因地制宜是关键
(三) 人才匮乏问题显著,产学研需联合
(四) 政策扶持有待加强,场景开放是重点
(五) 区块链标准待制定,产业生态待开发
第6章 中国区块链上市公司发展篇
一、 区块链上市公司财务及市场表现
(一) 近60%公司市值处于百亿元以下
(一) 股价表现差别大,超59%公司股价上涨
(二) 近57%公司营收规模处在十亿元到百亿元之间
(三) 超60%公司净利润低于10亿元,48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二、 上市公司区块链业务开展情况
(一) 银行业区块链布局路径
(二) 证券公司区块链业务探索
(三) 其他领域代表性上市公司的区块链布局
第7章 中国区块链应用生态篇
一、 中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图谱
二、 区块链在金融监管上的应用
三、 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四、 区块链在隐私计算上的应用
五、 区块链催生的新业态(1):NFT
六、 区块链催生的新业态(2):元宇宙
第8章 中国区块链标准与技术趋势展望篇
一、 中国区块链技术标准现状
(一) 区块链标准进程在2021年实现飞跃
二、 区块链标准化的三大难点
(一) 区块链术语仍缺乏统一定义
(二) 标准制定领域既有差距,也有重叠
(三) 标准受地理因素、制定者的专业和角色影响
三、 区块链技术的演进趋势
(一) 区块链核心技术渐进式创新
(二) 扩展技术提升区块链服务能力
(三) 跨链互操作紧迫性问题突出
本报告由零壹智库、01区块链研究出品,由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小组和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作为学术支持,由欧科云链提供研究支持。以下为报告节选:《 中国区块链应用生态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完整版报告。
一、中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图谱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至此,区块链上升至国家战略,并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型信息技术组成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技术支撑。
目前,中国区块链产业的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包括:上游的区块链底层及基础设施服务,中游的扩展性技术及解决方案服务,下游的产业端应用服务,以及产业服务和相关配套设施。
图 1 区块链产业图谱
资料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在产业应用端,现阶段我国区块链应用生态以金融应用、政务民生、面向实体经济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和BaaS平台居多。此外,融合技术解决方案成为重要趋势,如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融合解决方案。区块链还催生了一些新业态,如NFT和元宇宙等火热的新赛道。
图 2 区块链应用生态图谱
资料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二、区块链在金融监管上的应用
随着加密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各主流国家在金融资产框架下对加密资产交易所和银行加密资产风险审慎管理已成为重点领域。加密资产由于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容易被应用于网络赌博、毒品交易、洗钱、诈骗以及恐怖主义活动融资等犯罪活动,并对已有金融秩序造成冲击。同时,涉加密资产的犯罪不断增多,犯罪形式日益多样化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随着全球加密资产的发展,相关犯罪案件频发。根据链上天眼Pro2.0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2月,国内涉虚拟货币案件数量已累计超过7000起,关联涉案人数达1630万,涉案金额高达3300亿人民币。涉加密资产的犯罪活动成为金融领域的重点监管对象。
但目前,涉加密资产的案件在侦办过程中面临几大困难。一是加密资产具有匿名性,交易地址拥有者的身份信息难以被确认,并且加密资产可以轻松实现跨国交易和变现,这大大增加了追踪的难度;二是涉加密资产犯罪与传统案件存在较大区别,往往呈现组织严密、作案手段“专业”等特点,这对侦察人员在办案经验、涉加密资产知识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三是目前调查取证复杂度极高,且缺少合适的针对涉加密资产案件的调查取证工具,这导致办案周期往往持续较长。
在国内,区块链与综合技术的融合应用正被应用于此类案件的侦查。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的技术框架,并结合机器学习、数据建模、相似度计算、特征工程等关键技术,将传统经济类案件的侦查方式应用到数字货币的相关案件。下文将结合欧科云链旗下针对监管加密犯罪先后推出了“链上天眼”、”链上天眼Pro”、”链上天眼Pro2.0”系列产品,展示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如何在涉加密资产的金融监管上发挥作用。
针对加密资产的匿名性,链上天眼通过构建地址标签系统为案件侦查提供支持。地址标签系统包括多达近2亿的链上地址标签。这些数据支持“以点带面”的破案,从一个线索源地址出发,通过地址画像和交易特征识别,配合数据碰撞和比对,自动化的绘制平台资金链路拓扑结构,有效追查资金藏匿点。
涉加密资产的案件与传统案件侦破途径的不同,为案件侦破带来挑战。链上天眼的「资料库」集成了全球监管态势信息以及国内相关的参考案例库,可以为执法人员提供一个能够获取区块链和虚拟币知识、查阅办案相关材料和学习软件使用技能的途径,包括最前沿的国内外资讯、交易所信息、案件库、起诉书等,旨在帮助执法人员快速了解区块链,以应对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花样迭出的新型犯罪方式。此外,链上天眼采用实时监控体系,全天候监控链上异动,洞悉可疑地址的行为特征,实时预警,实现了早发现、早监控、早溯源的治理体系。
调证方式差异是另一个需要攻克的难点。为了更快更好的进行司法调证数据信息获取和分析,链上天眼在平台加入调证管理和分析模块。用户可以通过已知案件信息及交易所信息通过该功能一键生成调证文书,为警方调证降低难度,同时支持对于调证数据的快速分析,在反馈案件重要线索的同时,为用户及警方一键整理调证信息,将复杂的调证数据转化为为更加直观的信息浏览模式,实现了在对涉案地址的研判分析过程中更加便捷化的“一键调证”服务。
三、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再次被提起。
能源互联网可理解为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等,将大量的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的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从而实现能源的自由、双向交换和网络共享。而区块链技术能够为构建能源互联网可信、点对点的交易提供技术基础,从而大幅提升电网利用率,并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能效和清洁能源资产等纳入电网运营的能力,在能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传统能源交易模式效率低下,有着以下难点:第一,信任问题,能源行业中,能源数据的传递、金融支付数据的交互往往需要跨系统、跨部门,而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多节点之间的数据难以信任,且能源数据、金融支付数据在跨系统跨部门的传递过程中存在被算改的风险。第二,缺乏统一平台,没有统一的能源销售数据展示和查询平台。第三,结算流程繁琐,用户的定期结算单需要多层审核才可确认,工作流程繁琐。
提高能源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区块链凭借可溯源、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的特点,能够打造核心数据的溯源与安全防篡改系统,恰好能够解决传统能源交易的信任问题以及缺乏统一平台问题。另外,区块链支持部署智能合约,如能够定期自动推送结算单,解决了结算流程繁琐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能源交易的效率。
与此同时,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的推广也离不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据此目标,未来十年我国风电、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超过6600万千瓦,水电和核电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但目前,这些绿色能源的装机主体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如何更好地承接和消纳成为新能源推广的一道门槛,而区块链技术将成为跨越这道门槛的重要技术。随着区块链逐渐深度服务于跨主体、跨领域、跨地域的可信协作网络建设,国家电网与新能源主体之间的协作互信将进一步提升,度电成本随之下降,新能源使用率也会大幅攀升。
此外,未来能源互联网或将实现点对点、端到端、个人对个人的能源服务,需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快速、可信、自动的能源交易模式,帮助供需双方高效建立和完成能源交易。在现有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中,能源交易大多是利用中心化的管理控制机构完成,但区块链支持去中心化解决方案。如家庭光伏电站的剩余电量提供给某邻居的电器使用,在双方可信的基础上,可以直接完成交易,从而提高效率。
以远光区块链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的分布式光伏结算项目为例。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电网营销、财务、光伏投资商等多方交易主体的联盟链,明确电费计算规则、违约责任等,实现上网电量确认、发票开具匹配、电费业务结算、资金支付收讫等全环节链上协同,提高购电结算效率、支付安全性和统计便利性。上线后经济效益显著,整个业务流程所需工作时间从原有的1个月下降至5日,数据传递和合规检查业务也实现了实时同步。
四、区块链在隐私计算上的应用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各领域、主体对数据的流通和共享的需求日渐增加,但“数据孤岛”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异构数据源还未打通,数据全流程解决方案缺乏。为解决以上矛盾,数据需要具备可确权、可溯源、可验证的特性,此外,流通过程中如何实现隐私和安全保护也成为基础条件。因此,技术融合以解决数据难题成为重要突破口。
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随着主流国家加大对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提供有效的隐私保护服务已经成为各企业的准入门槛。互联网普及下,个人信息以数据化的方式被大量采集,个人隐私信息被滥用和泄露的事件层出不穷。该背景下,保护个人隐私的政策开始出台,其中包括被认为史上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法《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以及对违反者立下巨额罚款的《加利福尼亚州消费者隐私保护法案》。在中国,保护个人数据隐私自2019年就开始推动,2021年通过以及实施《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更是标志着数据安全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治理进入系统化和专向化的新阶段。因此,企业纷纷主动寻求为客户提供有效的隐私保护服务。
区块链结合隐私计算已成为解决以上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和隐私计算两项技术互相补充,区块链凭借其可溯源、难篡改、公开透明以及支持部署智能合约的特点,解决了信任问题,并支持数据多方协作。隐私计算技术是一个范畴,包含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以及TEE(可信硬件执行环境)等技术,支持数据实现“可用不可见”,解决了数据流通中的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两项技术的结合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全流程的解决方案。
目前,在中国,提供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结合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已经初具规模,由于隐私计算技术的多样化,解决方案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技术思路上可大致被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在区块链基础设施中加入隐私计算技术。这类隐私计算技术通常能够被分成软件和硬件。软件解决方案常见为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计算和零知识证明。硬件解决方案通常指TEE(可信硬件执行环境)。
五、区块链催生的新业态(1):NFT
NFT,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中文表示为非同质化通证。NFT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单元,将实体物品或者数字文件上链并铸造成代币的方式,并依托区块链可溯源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其能够为底层资产提供有效验证。与同质化货币如比特币和以太坊不同,NFT具有非同质化特性,即以底层资产为区分,每个代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够像货币一样进行无差别交易。
2021年被称为NFT的元年,各种巨头企业和名人纷纷推出NFT。2021年3月,加密艺术家Beeple的NFT作品《Everydays:TheFirst5000Days》以近7000万美元的高价售出,成为艺术史上最昂贵的作品之一。在NBA、奢侈品公司、科技巨头、VISA等企业也纷纷入局的同时,NFT也开始“向下兼容”,参与发行和交易NFT的门槛逐渐降低。最典型的是Opensea,一个支持普通用户创作数字艺术品的平台,其在2021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NFT发行和交易市场。
Forechain Global收集了2021年全网使用以太坊进行NFT交易的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NFT市场还处于比较平静的状态,上半年NFT市场每日平均交易量为2189笔,平均每日交易额为950.64(ETH)。而下半年NFT市场开始告诉增长,下半年平均每日交易量为33,974笔,较上半年平均每日交易量上涨1452.03%,其中,8月末以及9月末出现了交易量顶峰。
图 6-3 2021年NFT交易额、交易量与活跃用户量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Forechain Global
NFT的出现对于数字经济以及元宇宙而言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依托于区块链技术,NFT的出现结束了数字文件能够被无限复制和下载的局面,通过解决权益归属,数据的价值被激发,数字艺术品也得以发展。目前,NFT在艺术、游戏、元宇宙等领域均有发展。其中,艺术品类NFT是最早发展,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形态。
NFT艺术品的发行平台在国内和国外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国内由于严厉的监管政策,NFT的发展路径相较国外更加保守。国内的NFT发行平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互联网大厂搭建的联盟链,这类NFT以收藏功能为主,缺乏交易流通的功能。继腾讯旗下的幻核、蚂蚁链旗下的“鲸探”发行后,网易、百度也纷纷推出数字藏品发行平台。另一类NFT交易平台功能更加全面,但国内平台对作品的要求较为严格,普通用户发行受到限制,包括NFT中国、优版权、Dmall.im地猫等。
NFT+游戏是另外一个表现卓越的赛道。NFT支持道具资产化和提高游戏透明公平性。通过将游戏币、装备等绑定到NFT通证上,游戏相关的资产能够实现交易、质押等多种与金融活动挂钩的操作。此外,建立在分布式账本上,NFT化游戏的主导权不再属于游戏公司,资产上链的模式使得用户游戏资产的安全性更有保障,用户甚至能够参与到游戏的制作和管理中。目前,NFT+游戏已经初具规模。
以在线游戏Axie Infinity为例,其开创了“玩赚”游戏的模式,参与者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赚取代币,甚至一部分菲律宾人民在新冠疫情期间将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区别于传统游戏平台,其不从事制作游戏的业务,而是提供工具和平台供开发者自由制作沉浸式的3D游戏,并成为目前最火热的游戏平台之一。
此外,NFT在商业应用上天然具有解决权益归属问题的优势,并可以衍生至个人身份数据、房产证明、公司营业执照、金融衍生品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溯源、验证和追踪等缓解提供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而依托于区块链,无需公司或者第三方机构的介入,NFT能够支持各种去中心化的商业活动,以智能合约的形式支持自动执行,这提高了商业活动的交易和利益分配等效率。
但目前,NFT在商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还存在问题。例如,NFT的去中心化特质与传统中心化机构存在运行逻辑和认证流程的矛盾,而缺乏既有产业、政府机构等认可使其难以被广泛应用。此外,实物NFT化的过程仍需要可信度较高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仲裁见证,在溯源和追踪上也难以独立完成。
六、区块链催生的新业态(2):元宇宙
元宇宙,即Metaverse,该词出自尼尔·斯蒂芬森于1992年推出的小说《雪崩》,原著中的元宇宙是一个虚拟空间,支持人们通过“化身”进行交流娱乐。参考风险投资家马修·鲍尔(Matthew Ball)的描述,元宇宙是一个由持久、实时渲染的3D世界和模拟组成的广阔网络,支持身份、对象、数据和权利的连续性,并且可以被体验由有效无限数量的用户同步进行,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存在感。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这一概念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其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
在线游戏和社交平台Roblox在其招股书中很好的概括出元宇宙的八个关键特征:Identity(身份)、Friends(朋友)、Immersive(沉浸感)、Low Friction(低延迟)、Variety(多样性)、Anywhere(随地)、Economy(经济)、Civility(文明)。其中,经济和文明两个特征使得元宇宙超脱科技和技术的范畴,通过在虚拟空间重建经济体系、规章制度和全新文明,元宇宙将延展到社会、文化以及文明层面。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的“概念元年”,各巨头公司纷纷开始“抢滩”元宇宙,将其列为重要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层以及产业应用层,与元宇宙发展相关的产业开始加速发展。无论是“元宇宙”注册商标的争夺战,还是对与基础设施团队的收购战,赛道竞争已经初现白热化。
-
2021年3月10日,元宇宙概念股Roblox在美国上市,随即,元宇宙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
2021年4月,英伟达宣布推出面向企业的实时仿真和协作平台Omniverse,允许让创造者在物理精确模拟或3D渲染中进行实时协作,据称可以将工厂效率提升30%。
-
2021年8月20日,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Microsoft Inspire上官宣了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
-
2021年10月29日,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公司改名为Meta,并宣布投资150亿美元扶持元宇宙内容创作,此举彻底引爆元宇宙。
-
2021年12月10日,Meta开放了其“地平线世界”(Horizon Worlds)虚拟现实平台,头戴Oculus设备,用户可以创建一个没有双腿的3D化身形象,与其他用户的化身进行互动。
-
2021年12月27日,百度发布元宇宙产品“希壤”,用户通过创建虚拟身份,在虚拟世界中与好友进行互动。2021百度Create大会全程在百度的希壤里面直播,并实现容纳10万人同屏互动。
目前,元宇宙在基础设施层面和产业应用层面都在加速发展。从基础设施层面看,元宇宙涵盖芯片、增强现实技术、云计算、5G、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这些技术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但围绕着元宇宙这一概念专向、加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同时,这些技术直接制约着元宇宙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各巨头企业正纷纷加大投资力度与研发力度,并针对相关技术企业和团队开启了“收购战”,争夺元宇宙的先发优势。
从产业层面看,目前呈现“万物皆可元宇宙”的特点,元宇宙具备融入各种内容生态和场景的潜力,被称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动力。诸如办公集会、生产车间、游戏社交、旅游购物等传统场景都能通过“元宇宙化”重新赋能并实现产业升级。此外,元宇宙还加速孕育了一些新的产业如虚拟IP产业,柳夜熙,苏小妹等虚拟IP迅速走红,并为文娱产业和零售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虚拟地产行业也吸引了许多名流和巨头加入,并引发了如虚拟现实平台Decentraland的“炒地热”。
但目前,整个元宇宙产业都处于初始阶段。围观者普遍觉得元宇宙“雷声大,雨点小”,比起大肆宣传,实质性的产出有限,无论是Meta的Horizon Worlds,还是百度的“希壤”,现存的元宇宙产品相较元宇宙庞大的概念都显得粗糙。元宇宙的各项底层技术还有待突破,元宇宙+产业的融合路径也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