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7 日晚,搜狗公司宣布:其董事会已收到腾讯的初步非约束性提案——这份提案的目的,就是收购。
在这份提案中腾讯拟以每普通股或每美国存托股份(ADS) 9.00 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搜狗包括 ADS 在内尚未被腾讯或其附属公司持有的所有剩余的流通中普通股。
对于搜狗被腾讯收购一事,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反馈——搜狗股价大涨了48%。
关于区块链,2018年王小川曾在公开场合系统阐述其对区块链的理解,他从市场需求、行业成熟度的角度,提出了以下问题:
1、去中心化一定是必要的吗?“旧世界”的中心化到底有何不妥?
2、以区块链现有的技术,如何解决成本、共识升级和线上线下的数据打通?
3、区块链的新激励机制可能带来何种风险?
4、监管对区块链是何态度?
来源 | 甲子光年
作者 | 王小川
编辑 | 火柴Q
1. 去中心化是必要的吗?
我之前没有对外讲过区块链的事,也很少与币圈或链圈交流。
今天可能要让一甲失望了,我不是来“踢馆”的。
这次的演讲,我取了一个标题叫做“区块链与旧世界”。上午看大家讨论,有一些地方我觉得很分裂。比如大家讨论,区块链相对于互联网发展到了哪一年?
一开始讲到1997年、1998年,后来推到1992年、1993年;1992、1993年离互联网第一次出现泡沫还有8年时间,而比特币从2009年到现在是9年的时间了,就不知道大家在聊什么。
一方面我很期待大家的讨论,从比特币跑起来到现在,18年时间比特币似乎还没有找到感觉,这里面是有一些问题的。
另一方面,大家现在把包括搜狗在内的移动互联网,和以前的互联网一并称为古典互联网,我是代表旧世界来看区块链与现在世界的冲突,以及为什么有这个冲突。
我更偏向理性的思考。理性思考不是哲学观,哲学观使人热血沸腾,我想讲的是结合技术以及推理的东西。
对于区块链,以前我们的研究是盲人摸象。有人谈技术,有人谈业务,有人谈理念。但真正要完整地看区块链,需要跨越技术、商业,以及政治制度或者说政治事件,要统一来看。
我们可以把比特币、以太坊或其他项目都放到这个系统里来看它的逻辑。
我相信下面这句话大家是比较认同的:不管从底层技术、商业应用,还是社会治理去看,我们都把它叫做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以及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激励机制。
所以,这里面要理清楚大家对它感兴趣的点在哪?我看到大家谈起ICO时,更感兴趣的不是共识机制,而是巨大的激励。这种激励是像股权一样,给公司、参与人一个虚拟泡沫般的、代表未来价值的东西。
这里面,如果无法形成共识,我认为是站在沙滩上的。当我们谈区块链时,我们先要谈激励之外的东西,先要谈跟传统中心化到底有什么区别?
因为中心化有不足的地方,我们才能谈后面的新体系。否则中心化一样可以解决激励问题,只是大家信任度不够。所以我们要看区块链是否使信任度明显高于中心化。
中心化有什么问题呢?
在底层技术层面,中心化问题不是很大。
我研究生时,在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实验室,当初就提到一个词叫去中心化,认为有中心节点会使计算效率很低。当时我也对此很质疑,后来发现中心化的技术问题并不大。
在商业应用层面,对中心化治理更多是一种担忧。
我们谈理念,可以想得很远,但我们做产品时,却需要知道实际有什么问题,新的东西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中心化在商业上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交易成本,如果有第三方收你很多钱怎么办?一是数据泄露;最后是数据篡改。
对我而言,这样的问题更多是我们的担忧,不一定会发生。如果你面对的中心是腾讯,是主权国家,这个问题就会被化解很多。
当我们谈区块链时,是否能够更正这个问题,以及这中间(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是否有10倍、100倍的意义?需要考虑。
在社会治理、规则治理层面,需要思考。
中心化后,我们会成为中心节点的控制里的规则,这是我们特别容易反对的一件事,尤其是强调自由的西方思想容易反对的事。一旦有第三方参与,天生就产生一种情绪对抗。
但从国家组建、社会组建的角度而言,把自己一部分权利交出,让一个力量、组织、政府来代表行使权利,这从大逻辑上是无法绕过去的。
在这里,我们要思考,现有的问题,能否被区块链解决。当我们去中心化后,即我们现在谈到的区块链1.0、2.0有什么问题。
2. 三问区块链:成本、共识和数据流通
今天上午谈到区块链3.0时,很有意思。我们想做3.0,却没有讲清楚1.0,2.0。
3.0现在的问题,只要是在去中心化的体系里,都可能存在。我们能否解决以及怎么解决?
在此,我提三个问题。
第一是账本维护的成本。
当我们去中心化以后,以今天的技术需要维护很多帐本。每一个帐本的维护又有成本。交给第三方有成本,自己维护也有成本。特别是在大众都要变成帐本维护人之一时。
我最早干过一件很傻的事,在电脑上装了一个比特币钱包,把整个账本都下载下来了。过了一个星期之后,电脑硬盘就不够了,下载了大概有八九十个G的东西,这是一个成本问题。
我觉得让分布式帐本跑起来的提法很好,但中间涉及的数据量过大的问题怎么解决?尤其是对企业来说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上,我们发现了两个分叉,一是交给第三方维护。
今天比特币也是,我相信大多数比特币玩家不会装一个链条在手上,最多也是跟自己相关的币,而非全链条,这种情况下,安全性是有局限的。
交给第三方托管的方案,没有实现去中心化带来的收益,因为还是被“中心化”。所以问题没有被解决。
另一个方案是在特定应用里有效。
这个对企业、专业用户是有帮助的。这里我们要思考,是否能保证大众使用时,信息是真实的。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升级共识。
我们达成了共识,这看上去不错,但共识达成之后出现的问题是,当我们需要升级时,怎么升级这个共识?
尤其是当我们给用户提供某种激励后,一旦共识形成了,到底该不该改?这时面对行业的变化,或当你需要调整时,升级就成为一个问题。
以比特币为例,因为技术原因,大家想去升级比特币的协议,升级共识。它的社区也好、矿厂也好,最终拥有者也好,最后很难形成共识。
所以这个共识或者规则怎么升级?即改变规则的规则,改变机制的机制,改变共识的共识怎么落地?
从数据完备来讲总会有一个限制,就好像公司有章程,那下面我章程怎么修改?你要从一个更高阶的角度来考虑。这个修改的章程是什么?这件事的复杂性会提高,使得初步达成共识的难度增加。
这是共识机制里面带来的问题,如果你很快达成共识,共识很难改变;如果共识能够升级,那初始共识就很难达成。这是一个原始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办,就是线下协商,不要把它写在链上,投票什么在线下做。但线下又没法铺开到很多人,而道理上讲,每一个有帐本的人都应该参与到共识升级。
第三个问题是,区块链的线上数据如何下链?
我们在看区块链时,很多文章讲得很好——数字资产在价值网络里能够传递。但问题是,价值网络里的资产怎么跟链下的资产形成一个对应关系?线上数据怎么下线?
今天看到的成功案例里,资产都是虚拟的,都是自己在线上闭环里跑,跟真实世界没有对应。
我们看到,有文章讲房产交易怎么用区块链解决,我觉得应该把视野从局部的图,像用区块链记账,拉到更远的地方。
线下旧世界里的资产跟区块链是不兼容的。
3. 激励反被激励误
我们传统分类,把区块链分成私有链、公有链、联盟链。
私有链在企业内部,企业靠自己背书,以我为尊,不能篡改数据。我认为私有链有企业信用背书,不如做中心化的事情。
公有链的话维护难度高,共识达成难,共识升级也很难。
所以今天我们实际上做的东西,除了比特币,更多是一种弱中心、强激励的做法。ICO是不得了的事,但它跟我讲的真正的公有链有区别。
还有联盟链,这个我不反对。比如说医疗数据,几个医院把数据打通,做到不可篡改,这是to B的事,用户不需维护账本,由联盟维护。我认为联盟链是跟旧世界最兼容的事情,前面的事情跟旧世界产生的分歧会很大。
我脑海中有个基本模型,左边是中心化,右边是去中心化。
中心化是你信任公司,信任企业;去中心化是对公司不信任,信任技术,信任技术后面带来的规则。即在区块链或者说共识机制背后,关键是,你的信用点到底在哪?
相对而言,大公司对区块链兴趣较小,他们自己就代表了信任关系;越是从零开始的小公司,越想通过网络能力建立信任规则,获得用户和客户的信任。
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愿意参与还有另一个原因,激励。
除了建立新的规则以外,大家会竭尽所能,想办法使参与的人,不仅做交易,而是把它变成巨大的价值。
所以我们要小心,今天的一个项目,它最后建立的生态或业务,究竟是用户认可你、信任你的技术规则,还是说被蒙蔽了眼睛,只是信任你的价值,信任你的激励?
激励是空的,里面有巨大的风险,ICO把它推到一个极致。我会去分析一个项目的价值究竟是在左边这侧(中心化),还是在右边这一侧(去中心化)。
4. 区块链的生存空间
最后我在想一个事,在我的模型里,区块链本质上打破了公司关系,就像共产主义是没有国家概念的;区块链走到最后,也不会有公司的概念存在。
今天,我们是退化的共识机制,大体上是公司通过区块链技术放大用户对自己的信任,包括对你的价值的认可。但一旦你这样放大到跟国家抵触,国家觉得我的信用背书受到挑战,公司就会受到打压。
我认为区块链的应用,更多应该放大到公司信用之上,国家信用之下。
但前几天遇到银泰的沈国军,他认为中国最该干一件事情,就是向非洲或其他地区的国家发行我们的数字货币。沈国军认为,像津巴布韦这样的地方,通货膨胀很厉害,中国用自己的信用做这样的背书,再加上数字货币,包括区块链的放大性质,有机会对美国形成新的挑战。这种想法很让我佩服。
这次,我讲到了区块链与旧世界的不兼容,和冲出去后,在新世界的机会。
这是我看到的问题,我也希望解决这些问题后,区块链能进入繁荣的3.0。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