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3月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后,近日,央行下发了《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推动区块链技术规范应用的通知》和《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这是国内官方权威部门首次发布有关区块链的规范文件。目前,《规则》已经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并开始下发执行。
据悉,《规则》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中国银联以及多家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科技公司、高校等共同起草。事实上,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务落地的场景越来越多,此次央行颁发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相关规范文件,可对区块链未来长远发展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一致存储、防篡改、防抵赖的技术体系。”《规则》给出了区块链定义。
根据《规则》显示,央行将从技术要素评估、性能评估和安全性评估三大维度对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实施进行了规范,并在产品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运营上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评估方法和标准。
据了解,在技术要素评估上,《规则》从分为账本技术、共识协议、智能合约、节点通讯、密钥管理等方面深入项目;在性能方面,就交易吞吐率、交易同步性、部署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安全性方面,将从基本硬件、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金融业规模也逐渐扩大。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领域的痛点也愈发突出,例如资产与交易信息真实性验证困难,导致信用评估成本高昂,或跨机构金融交易业务流程复杂、周期长,导致效率低下等问题。
如果实体经济是一株株大树,那么金融业就是一条大河,两者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对于金融领域创新发展而言,这些痛点都是亟待解决。而区块链凭借其独有的信任传递机制,逐渐成为近两年来金融科技领域的热门技术。据《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区块链在中国金融领域应用已初具条件,部分概念验证应用已催生一定规模商用产品,在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保险科技、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等场景中已形成了一些落地案例。
“当前与区块链相关的技术仍存在风险隐患,其运用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要务实推进,不能搞形象工程;在引导产业发展方面,也要充分借鉴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经验教训,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特别是要关注外部性风险可能对金融安全产生的影响。制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可提升中国在金融区块链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今年2月份,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等撰文称。
同时,今年5月,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也强调称,要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加强数字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提升监管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因此,《规则》的推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为了更好推动区块链为金融服务,央行要求,金融机构应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规则》,建立健全区块链技术应用风险防控机制,定期开展外部安全评估,推动区跨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应用;金融机构应在满足金融相关标准和规定基础上,按照《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备案工作。
各地政府积极推进
自区块链被纳入“新基建”范围以来,各地方政府都在密集发展、运用这项新技术,例如:
7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原则同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区块链建设工作的函》,原则同意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区块链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北京、上海等都已按照监管部门部署,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加快推进试点相关工作。
7月16日,北京市正式发布《北京市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创新蓝皮书(第一版)》。该蓝皮书是国内首个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的蓝皮书,对全国其他省份推进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7月21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公告称,在上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在广泛征集项目的基础上,对外公示上海市首批8个创新应用。在3个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包括浦东发展银行的“基于区块链的小微企业在线融资服务”等。
此外,河北、湖南、重庆等地都出台了区块链相关行动计划,以培育发展区块链新业态,抢占区块链
由此来看,今年已成为区块链与产业结合的重要一年,区块链落地应用将会进入加速通道。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区块链应用将更加多元化,必将成为金融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