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作者|温泉
来源|零壹财经
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
这是四次被传上市之后的尘埃落定。2014年,蚂蚁金服成立时,就被传在为上市做准备工作。此后,在2016年、2018年、2019年又有三次被传上市。
此时,科创板成立刚满一年,港交所在经历了改革之后正在迎来更多的科技公司,而国内证券市场也正在走出一个牛市。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对蚂蚁集团来说,现在是近年来最佳的上市时间窗口。
上市黄金窗口期来临
从外部来看,现在是自2015年以来最好的市场环境。
首先,中国国内科创板已经为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扫除了障碍。科创板自进入讨论之初,金融科技公司是否将申请、获得认可,一直是市场焦点。在最初,金融科技并不在科创板明确支持的行业之列。其中的原因包括,金融科技公司涉及强监管,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并且金融属性本身也与“科创”概念并不太符合。但是,今年3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进一步细化了科创板服务的行业范围问题,将金融科技纳入了科创板服务范围。
其次,国内新冠疫情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之后,中国证券市场正在经历一波牛市,这会使得上市企业获得不低的估值。7月21日晚间中国结算披露的数据显示,6月A股新增投资者数为154.9万户,同比大幅增长46.72%。进入7月份以后,A股出现了快速上涨的走势,上证指数单日涨幅超过5.5%,这在今年以来是非常强的走势,市场中也出现了“新一轮牛市到来”的欢呼声。
第三,港交所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多年以来,香港资本市场一直不接受同股不同权的科技公司上市。2018年4月,在时任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推动下,港交所实施“上市新规”,允许同股不同权和未盈利企业上市。随后,一大批科技与互联网企业纷纷登陆港交所,不仅有小米、美团点评等独角兽企业上市,阿里、京东、网易也在香港二次上市。在蚂蚁集团宣布上市消息之后,恒生指数公司即将于7月27日推出恒生科技指数,这将提升香港证券市场的科技属性,带动更多的资金入市,极大地丰富香港股票市场的活跃度和成交量。
这样的市场环境,可遇不可求。如果错过,再要赶上这样的时点,那就意味着更多的等待,更多的权衡。
穿越雷区
从蚂蚁集团自身的业务来看,目前也是业绩表现较好,外部环境较为平稳的一个时期。
蚂蚁集团正式成立于2014年10月,从那时起,一直使用改名之前的名字“蚂蚁金服”。蚂蚁集团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支付宝,支付宝最早是在阿里巴巴的体系内,后来经历了从阿里巴巴体系内的剥离,以及借由余额宝完成由支付到综合金融的转型。蚂蚁集团成立之后,其业务则一直处在业务开拓及与监管的关系调整当中。
因此,在蚂蚁集团成立后的2015—2019年间,虽然业务突飞猛进,但是蚂蚁集团其实过得并不轻松。
2015年,首先与监管遭遇的,是成立不久的芝麻信用。2015年1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结果,六个月期限结束后,没有一家拿到征信牌照。这对芝麻信用来说,在商业价值上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此事直到2018年才尘埃落定,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于2018年3月19日成立,成为唯一拿到个人征信牌照的公司,芝麻信用成为股东,占股8%。
紧接着,2016年起,支付业务也经历了不小的波折。一方面,支付宝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受到微信支付的猛烈冲击,蹭蹭往下掉。另一方面,支付业务也经历了新一轮监管调整。对于移动支付份额的下降,支付宝曾尝试做社交,结果铩羽而归,还引起了一波不小的舆论风波。最终,支付宝重新调整策略,放弃社交,回归金融与商业,稳住了市场份额。监管方面,2016年4月14日, 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为期一年。而此次整治的内容之一,就是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其中即涉及到逐步取缔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连接处理业务的模式。这次整治,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支付宝和财付通,因为与银行直连业务量最大的,就是这两家机构。此事的结果是,2017年8月,网联在北京成立,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按照市场化方式组织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共建、共有、共享”原则共同参股出资,支付宝和财付通均占股9.6%。
2017年10月前后,曾有过一波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市潮,但是这波上市潮很快便结束了。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这则通知深深地影响了当时飞速发展的现金贷市场,大批现金贷公司倒闭。
蚂蚁金服也受到了这则通知的影响。2018年一开年,当时蚂蚁金服的小贷业务就因高杠杆被监管约谈。蚂蚁花呗、借呗都是2015年4月正式上线,之后规模快速扩大,按照2017年底的监管要求,蚂蚁金服的杠杆过高。当时,蚂蚁金服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补充资本金,要么新增规模下降。可是,蚂蚁花呗借呗的规模太大,补充资本金根本满足不了业务需要。蚂蚁金服最终在增资之外,选择了以开放平台的模式与金融机构合作,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是这个问题的解决,造成了蚂蚁金服这块业务利润率下降。2018年,蚂蚁集团整体的净利润表现也不太理想。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根据阿里巴巴此前财报披露的数字,蚂蚁集团在2019财年(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的净利润为13.79亿元,远低于2018财年的91.84亿元。
2019年,外部环境也不理想。因为种种因素,当年准备上市的一些公司,比如旷世科技、捷信等都受到了影响,未能持续推进上市。
不过,否极泰来,进入2020年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2020财年,蚂蚁集团的净利润大大恢复。据《商业数据派》计算,2020财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蚂蚁集团的净利润已经可以达到263.60亿元。7月17日,《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总体而言,监管对互联网贷款业务持支持态度。
此办法发布是在星期五。在紧接着的星期一下午,蚂蚁集团即官宣了在准备上市的消息。
现在,对蚂蚁集团来说,确实是近年来少有的各方面都比较好的一个时刻。
如果再晚一些呢?从行业整体来看,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各方面风险的累积现在正在全行业的密切关注当中。再放大一点看,只要是在开拓,就要不断解决问题。
此时,此刻,此地,此身,就是不错的选择。
蚂蚁也缺钱
现在,蚂蚁集团有钱,但是蚂蚁集团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
今年以来,蚂蚁集团的不少业务都正在经历战略升级,这些升级,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今年3月10日,蚂蚁集团在疫情中宣布开启15年来最重要的战略升级。蚂蚁金服集团CEO胡晓明(花名孙权)宣布,支付宝从金融支付平台全面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打造服务业“新基建”,目标是: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通过开放平台战略、数字经营赋能,帮助线下4000万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未来,支付宝将与美团正面遭遇。
与此同时,蚂蚁集团的财富业务也将迎来巨大的改变。此前蚂蚁集团的爆款理财产品是余额宝,用户超过7亿,但是随着余额宝收益率的走低,正在日益失去吸引力。蚂蚁集团正在开发更多的产品,包括与和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公司美国先锋(Vanguard)集团独家合作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帮你投”、好医保·终身防癌险等。同时,支付宝的用户基数虽然大,但是除去余额宝之外,支付宝平台理财交易用户数仅为约1.6亿。蚂蚁集团也在努力提高理财用户数。7月13日,支付宝理财平台上线“金选专区”,这也是目前国内理财行业首个多品类的精选服务模式,尝试用这样的方式让更多支付宝的用户成为理财用户。
此外,预计未来蚂蚁集团将在区块链方面投入巨大。蚂蚁金服的业务分为四个板块:移动支付、数字金融、智能科技、全球化,区块链是智能科技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在今天,蚂蚁区块链官宣品牌升级为“蚂蚁链”,其雄心是重构数字经济的信任体系,让区块链像移动支付一样改变生产和生活。此前,今年4月,蚂蚁区块链面向中小企业正式推出“开放联盟链”,全面开放蚂蚁区块链的技术和应用能力。这将使中小企业上链成本大幅降低,或将加速推动中小企业上链的范围和速度,让区块链走入大众生活。据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今天披露,到目前为止,蚂蚁链已经助力解决了50多个实际场景的信任问题,在商业上,蚂蚁链目前每天“上链量”超过1亿次。但是未来的路并不容易,区块链技术目前还不能说完全成熟,蚂蚁集团是在通过商业应用推动技术进步。
不过,蚂蚁集团乃至阿里巴巴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公司,这种品格在二者的发展历程中一再展现。
当年阿里巴巴对亏损的阿里健康仍然坚定投入,笔者清晰地记得当时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对此的评价:“这就是资本改变世界的方式,就是不断地砸钱、砸资源进去,直到它发生改变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