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真正投入应用应该是面向产业互联网,因为区块链的优势和产业互联网的诉求才是真正的契合。
作者|韩玲
来源|链得得
7月17日,钛媒体、链得得联合六脉数字科技、区块链服务网络BSN联盟共同发起“T-EDGE X全球产业区块链峰会”圆满结束,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区块链高级研究员杨白雪表示,区块链真正投入应用应该面向产业互联网,因为区块链的优势和产业互联网的诉求才是真正契合的。
她表示,区块链可以提高边际效应,通过组网的方式把整个产业链打通,以规模的形式形成正向边际效应,以形成更好地吸引、集中和促进产业的协作效率。此外,它是形成事实标准的过程,事实标准可以降低对接成本,以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的互通和接入。
以下为演讲内容,经链得得编辑删减后发布:
今天的分享主要围绕这三个点展开:区块链技术发展;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对比;区块链新基建。
—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什么?
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把涉及到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相关行业、相关产业连成一张大网,使各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在这个网络上及时对接,聚合信息和资源以及支付信用管理等配套服务,大幅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教育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必将带来的是全球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为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创造一定条件。
同时新型基础设施服务的产业越多,聚集的资源越多其正向效应就越大,就越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
最终是带动国家经济体系整个数字化和智能化体系的提升,从而引发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如果传统基础设施的落后会影响某个产业或者某个部门的发展,那么新型基础设施的落后可能导致产业整体水平的滞后。
新型基础设施具有几个明显特征:第一资产更加轻量,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投入。第二以数据为核心;第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特点,新型基础设施是跨行业的并且拉动新经济和新业态。
首先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其中把新型基础建设放在首位。此外七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专项的政策里面目前为止已经有22个省出台了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工信部也专门发布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
政府对区块链技术、工业互联网和信息基础设施三者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也给了非常好的产业条件。
今年发改委也发布了有关新基建的范围,大致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分成三层:创新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
我们说的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都属于信息基础设施这个范畴,相对工业互联网更靠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而区块链更靠近新技术基础设施。
区块链的优点非常明确,分布式结构、可追溯、开放性、不可篡改等。缺点也非常明显,低吞吐量、计算资源的冗余、存储资源冗余。
从这两点来看发现区块链的特征主要都是在说它的技术特征,需求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市场、服务消费者。
所以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下区块链的基础特征对应到业务和设施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业务角度区块链也有几个典型特征,有一点是它的身份识别,它有一套见证身份的方式,同时提供了业务互联的模式,另外可以作为一种应用平台接入多种应用。
基础设施角度会把业务进一步抽象,到身份标识的程度。身份标识的概念就更进一步扩展不仅对人的身份,也到对物的身份。以身份标识的基础从而促进万物互联,以此实现数字社会的发展。
区块链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在技术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熟度和稳定性,它开始不再以一个快速发展不停变革的方式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也说明区块链已经开始步入成熟,具备支撑业务应用的初步基础。
—2—
产业互联网需要通力合作提高效率
我这看了一份今年3月份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的报告。我国2019年网络支付达到9400亿笔,人均消费额移动支付超过2900元。
可以很轻易判断出来移动支付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只是消费互联网的一个典型,为什么十年来消费互联网取得这么显著的成效,而人们把同样的期待转向产业互联网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呢。
发展模式上可以分析一下消费互联网十年就快速崛起并取得巨大成功,消费互联网的价值判断非常直观,移动支付带给大家的便利是人人可以感受到的,并且发展主要由市场引导的,市场自发为了方便产生的消费互联网的巨大成功。
生产互联网这十年的发展就远没有消费互联网如此的迅猛。
目前随着大家为了突破地域限制,时空限制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生产互联网存在一些问题,它的价值判断是比较模糊的。
而且它发展的动力一般不是市场自发的发展,需要一些综合性的引导。可能包括市场、政府、产业的综合引导促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商业模式来看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也有非常巨大的区别,消费互联网面向个人的服务To C的,而产业互联网一定是To B的服务。
消费互联网盈利的模式采用信息扩散的模式,通常说的广告就已经可以实现盈利。而产业互联网如果想盈利要么降低成本要么增加效益,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盈利的。
这里来说产业互联网通过互联而达到盈利的模式比消费互联网更加困难。总而言之,消费互联网的同质性远远高于产业互联网。
从组织结构来看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也存在巨大差别。消费互联网是集中式二元结构,服务方是核心非常扁平的网络,它是服务方和消费者两方。
它的网络效应就远远大于信任成本,消费者可以通过让渡少量的隐私权益就可以形成非常庞大的网络效应,所以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以集中再集中的方式摊薄面向每个单位的服务成本,所以产生了大量的巨头。
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分布式多元的链式结构,以生产要素的链式或者树状结构。
从产业互联网来看它的信任成本远远高于网络连接的收益,各个环节的特异性非常强。如果这个消费互联网是通吃一条路包打天下,那么产业互联网就更加需要通力合作以提高效率。
现在从供应链这个角度看,生产型的企业也从一条链全要素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以这种方式谋生存和发展。
—3—
区块链能有效解决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数字化水平问题
为什么产业互联网需要区块链?
产业互联网面临着如下一些问题,主要是复杂的产业结构导致的数字化水平的问题,以及提高数字化水平所需要的人才结构问题以及互信问题。
区块链为什么能解决或者缓解这些问题呢?
区块链是以数字身份为基础的可以铸造四流合一的形式,为什么在网上达成一个业务这么困难,一定程度是因为数字身份难以确认导致的,所以区块链以数字身份为基础的四流合一可以解决产业互联网目前面临的困境。
在疫情影响下国家第一季度的GDP是负6.8,这种情况下工业生产整体下降,但是高技术执照业保持了增长,疫情限制下工业互联网的优势开始发挥出来了。
所以说疫情一定程度上被动加速了工业的数字化进程,充分发挥了数字化和数字聚集的优势提升协作效率和应急处置,销售、原材料、业务人员、业务决策和企业融资等方面都可以更好地服务产业然后减少这种人员流动,减少因为人员不能流动造成的业务困难、地域隔阂的问题。
区块链基础设施在这里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通过区块链基础设施可以深耕产业、赋能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有一些成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但是互相的互通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比如说海尔的cosmo平台连接了200多家企业,600多家医院,疫情期间为疫情物资的转运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比如华为和用友也提供了一些在线供需对接的SaaS服务,以及阿里云、航天云网也出台了很多这种平台或者服务去支持这种。
但是这些平台之间的互通因为各自运营主体不同,所以互通也是当前的问题。
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效应还是以数据为核心,融合多种技术同时最好也能够关联多种平台服务数字经济。这个过程中通过身份的确权,通过产业的服务将要形成的效应是降低边际成本以提升智能运作的水平。
所以简单总结一下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效率。首先它可以提高边际效应,通过组网的方式把整个产业链打通,以规模的形式形成正向边际效应,更好地吸引、集中和促进产业的协作效率。
另外它是形成事实标准的过程,事实标准可以降低对接成本,以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的互通和接入。
此外,它可以吸引人才汇聚,现在的IT人才大部分集中在消费互联网,如何引导IT人才服务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可能是好的解决手段。
基础设施具有普惠性质,可以降低小微企业使用高技术的门槛。
现在可以说全球基础设施是两种主要思路,一种是BaaS的基础设施,目的是为了降低区块链的部署和运维成本。比较典型一个是欧盟的EBSI,2020年第一季度已经启动建设。
此外,国家信息中心发起的BSN,现在已经建成80个节点,下面连了4个类型的平台,以BSN整个平台的方式向外提供服务,目的是降低区块链部署和运维成本。
另外一种就是区块链基础设施,以平台的方式直接提供服务。可能分的类型更多一点,一类面向支付行业非常典型的是FaceBook发起的Libra,面向全球支付,与法币有一定程度的锚定。另外开源社区早期到现在一直有面向非法币的支付。
还有一类是2019-2020年热度保持非常高的跨链基础设施,代表性是Polkadot/Cosmos,它是面向异构链的资产级互通。
整体来看现在还缺乏面向工业互联网对行业具有统一性和普惠性的基础设施,我这里卖一个关子,大家可以关注中国信通院的发文,我们会补足这块短板。
—4—
目前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技术以及商业模式都不够成熟
区块链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还是有一些,主要是技术成熟度、商业模式、应用生态还有监管挑战的问题。区块链是一个新技术并没有作为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来应用过,存在一定的技术成熟度的问题。
区块链的应用一直没有大规模爆发所以生态应用体系也存在问题,但是我认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关键问题是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尚未十分明确商业模式对产业的正向效应,这个基础设施是需要产业向社会回答的。
对于基础设施的发展有一些想法。首先不管背后的技术是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用户侧应该无感知的,该是APP是APP,该是小程序还是小程序,用户侧不应该有区块链的感知。
另外区块链真正投入应用应该面向产业互联网,因为区块链的优势和产业互联网的诉求才是真正契合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发展会有一个从许可模式到开放模式的过程。
早期可能是单点审计加入这个基础设施。最后是实现一个开放应用的态势,希望大家都到基础设施来做自己的应用,以降低自己的成本。技术上也有一个从“同构链群”到“兼容多链”的过程,因为技术和吞吐量的要求和限制,区块链基础设施可能从同构链群,让它的互通更加方便到一个技术够成熟可以兼容多链的过程。
另外会有明显的建设和应用期。就是从监管模式逐渐变成治理模式。监管更侧重于我出错,治理在不出错的基础上可能更加需要设施和周围生态应用的繁荣。
基于此对区块链从业者提出一些建议,技术供给侧,区块链基础设施正在形成,这个时候大家都应该抢抓机遇,探索自己的生态,不要错过区块链发展的关键节点。
另外内部打磨成熟度,降低技术的设施成本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需求方,一方面一定要避免过分的焦虑,要开放业务场景试点,并且可以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加强沟通合作,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为业务带来的便利。
对于第三方,联盟协会、行业组织可以积极开展一些测试、评估、认证和标准化工作,积极组织行业研讨推进行业共识。
谢谢大家,希望我们的区块链应用可以借着新基建的东风早日走上破局之路。